首页 > 隋代诗人 > 王圭的诗 > 闻邵兴宗拜命·访政鸣尧鼓原文及翻译赏析

闻邵兴宗拜命·访政鸣尧鼓

朝代:隋代诗人:王圭时间:2023-04-08
访政鸣尧鼓,旌贤走汉轮。
帝方惊主父,人已荐平津。
笔落三千健,恩颁尺一新。
归来前席问,荣路迩严宸。

诗人王圭资料

闻邵兴宗拜命作者王圭

王圭,字叔玠,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原为乌丸氏,曾祖神念自魏奔梁,改姓王氏。仕隋为奉礼郎。入唐,初为太子舍人,因事流于巂州。太宗知其才,召为谏议大夫。贞观元年(627),赐爵永宁县男,迁黄门侍郎,兼太子右..... 查看详情>>

王圭古诗词作品: 《留题吴仲庶省副北轩画壁兼呈杨乐道谏院龙图》 《送三山陈兄北游》 《挽潘昌朝·道德诸儒表》 《依韵和范景仁内翰留题子履草堂》 《挽董儒仲·战艺升环水》 《依韵和贾直孺舍人初春祠左太乙》 《闻琵琶·夜拍水云非故乡》 《留题吴仲庶省副北轩画壁兼呈杨乐道谏院龙图》 《宫词·内人稀见水鞦韆》 《宫词·素英飘洒作宵寒

闻邵兴宗拜命·访政鸣尧鼓原文及翻译赏析

闻邵兴宗拜命·访政鸣尧鼓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题鸣野叔趺坐图》 - - 查慎行 - - 华发苍颜映白须,列仙真个是臞儒。一丘一壑谁能画,留待长康自补图。
  • 古诗《宫词·机杼年来入禁垣》 - - 赵佶 - - 机杼年来入禁垣,素丝初织未成端。遍呼御府令均玩,方识农家力最难。
  • 古诗《和白石马教授》 - - 罗蒙正 - - 萧萧白发映童颜,尘世千年邂逅间。三十六陂明月夜,许骑仙鹤过缑山。
  • 古诗《秋月·邻笛风飘断续鸣》 - - 王仲霞 - - 邻笛风飘断续鸣,一轮吹出九霄明。画堂烛灭光逾满,翠桁帘开气转清。细草侵阶含润意,残荷承露滴秋声。嫦娥莫悔偷灵药,夜夜窥人倍有情。
  • 古诗《赠杨秘书巨源》 - - 白居易 - - 早闻一箭取辽城,相识虽新有故情。清句三朝谁是敌,白须四海半为兄。贫家薙草时时入,瘦马寻花处处行。不用更教诗过好,折君官职是声名。
  • 古诗《白菊·莫惜西风又起来》 - - 司空图 - - 莫惜西风又起来,犹能婀娜傍池台。不辞暂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却回。
  • 古诗《浪淘沙·送宁远县壮丁出征》 - - 陈逸云 - - 举国痛神京。烽火频惊。男儿奋起请缨行。箪食壶浆争犒赠,珍重前程。激荡战云横。忠勇威名。三军浩浩汉家英。扫尽狂倭收国土,伫看回旌。
  • 古诗《梦觉·二十年前事》 - - 张镃 - - 二十年前事,浑如梦觉时。漫行荒路径,难认旧亭基。尚记因逃暑,曾来学赋诗。如今无可好,植杖欲耘耔。
  • 古诗《杂怀诗·自命贵不贱》 - - 洪繻 - - 自命贵不贱,持躬贵能约。一侈百病生,江河为枯涸。所以致远人,明志于淡泊。穷苦亦可安,何事不可作!措大寒书生,一身系民瘼。读史怀名贤,高风在藜藿。
  • 古诗《寄琦监院·往时济阳晁公子》 - - 吕本中 - - 往时济阳晁公子,今日灵岩琦上人。千山不碍一月晓,北树忽见南枝春。个中有味渠不识,底处无情公得亲。不知碧眼之面壁,何如魋颜西入秦。
  • 古诗《送朱先生北上》 - - 朱谏 - - 谢公亭下大江流,子晋箫台落叶秋。九月菊花开满路,一天明月照孤舟。小姬度曲还倾酒,佳客看山独倚楼。楩梓定为廊庙器,老夫自合住丹丘。
  • 古诗《秋日送僧游天竺遂之五台》 - - 胡应麟 - - 寒风挂席下沧溟,是处名山适性灵。胜地暂依三竺紫,高天遥望五台青。中林伏虎云生座,绝涧寻龙月满瓶。若见文殊劳寄语,法门何日拟谈经。
  • 古诗《登芝榭见景卢所增月台》 - - 洪适 - - 台榭相望闻语声,茹芝观月有馀清。旁连小隐分三径,细数修篁限一城。日日杖头思径醉,年年铛脚玩欣荣。谁人知我归欤乐,趁此登临未惮行。
  • 古诗《湖上忆亡儿羽》 - - 边贡 - - 往岁春湖曲,尝携稚子游。花迎玉肤笑,云傍綵衣流。隔水时穿竹,看鱼数探舟。伤心独来日,烟月暮含愁。
  • 古诗《杂谣·鱼钩奚取于直针》 - - 孙元衡 - - 鱼钩奚取于直针,鸟罗焉用夫一目?寸筳安可撞洪钟,尺木岂能支夏屋?我独胡为在荒服,寒蝉不鸣雌鸡伏!
  • 古诗《塞上曲·滦河诸将士》 - - 屈大均 - - 滦河诸将士,十月少征袍。大雪僵花马,阴风折宝刀。水营朝浴铁,沙市夜巡槽。十载榆关战,谁知汗血劳。
  • 古诗《江上·大山小山松树齐》 - - 汪广洋 - - 大山小山松树齐,千声万声子规啼。 揽衣起舞夕露下,三更月落吴城西。
  • 古诗《垂柳·绊惹春风别有情》 - - 唐彦谦 - -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 古诗《九日宴·秋叶风吹黄飒飒》 - - 张谔 - - 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 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 古诗《续薛令之题壁》 - - 李隆基 - - 啄木觜距长,凤凰羽毛短。 苦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