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曾几的诗 > 谢寄端砚·治中长啸得石砚原文及翻译赏析

谢寄端砚·治中长啸得石砚

朝代:宋代诗人:曾几时间:2018-03-01
治中长啸得石砚,乞与衰翁一笑开。
小试松煤便终日,必知渠是下岩来。

诗人曾几资料

谢寄端砚·治中长啸得石砚作者曾几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先赣州人,徙居河南府。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 查看详情>>

曾几古诗词作品: 《盛夏东轩偶成》 《董令升舍人朋溪图赵祖文笔也》 《香寂圃·陂陀茶山西》 《郑深道饯曾宏甫台州之行见招风雨不能度溪桥》 《同官皆和复次韵》 《次曾宏甫见寄韵》 《冬·岁事空馀数行历》 《食酥·贡包分自浙西东》 《久雨·谁言春雨散如丝》 《过松江·家在朱帘画舫中

谢寄端砚·治中长啸得石砚原文及翻译赏析

谢寄端砚·治中长啸得石砚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 - 辛弃疾 - -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 古诗《咏史·帝王自有真》 - - 许南英 - - 帝王自有真,范增能望气。一剑得天下,功狗何足谓!独有吕雉淫,不知天子贵。转昵辟阳侯,镇略夫妻味!
  • 古诗《峡山飞来寺·澄江诘曲峡中天》 - - 章得象 - - 澄江诘曲峡中天,远使归时驻画船。久别忽经星一纪,暂来才见月三弦。劳生草草真徒尔,陈迹依依亦怆然。回首越城何处是,山南渺莽祇云烟。
  • 古诗《董其昌江山秋霁卷》 - - 乾隆 - - 日晶云敛晓秋新,江若有声山有神。一例镜笺爱点笔,同然先得是伊人。
  • 古诗《栖贤寺·李渤读书处》 - - 乾隆 - - 李渤读书处,今为释氏居。栖贤存故号,无圣演新书。珍重昌黎辈,排斥定何如。
  • 古诗《方蒙仲秘书哀诗》 - - 刘克庄 - - 万驽骀里一龙媒,朝发瑶池暮玉台。介甫尤称原妙质,资深亦叹轼奇才。席前宣室思渠久,帆近蓬莱作么回。此去不应重谪堕,海山笙鹤待君来。
  • 古诗《谕弟罗樵息讼》 - - 区元晋 - - 江平如掌雪风清,束矢钩金快此行。终使摘奸归帖服,已非虞芮昔时情。
  • 古诗《同通判李德高相公雪中》 - - 郑真 - - 隔屋女娘歌竹枝,凄凄秖似少年诗。浅斟低唱微微醉,如在绡金帐里时。
  • 古诗《就藏上人乞花木栽草堂前戏效少陵体》 - - 李锴 - - 茅斋敞开丘壑拱,石径曲绕芳菲稀。熟知野兴几人得,忍使春风转眼归。
  • 古诗《贺圣朝影·绣床初放剪刀寒》 - - 陆求可 - - 绣床初放剪刀寒。带围宽。笔尖呵冻寄书难。且盘桓。推窗又见蜡梅残。镜中看。下阶不耐朔风酸。叶声干。
  • 古诗《师自作真赞·铁牛奔入玉麟队》 - - 释守卓 - - 铁牛奔入玉麟队,自古无双今一对。脱体堂堂呈似伊,有眼无口如何会。
  • 古诗《东晋·五陵豪侠笑为儒》 - - 崔涂 - - 五陵豪侠笑为儒,将为儒生只读书。看取不成投笔后,谢安功业复何如。
  • 古诗《玉岑精舍·西北峰益秀》 - - 乾隆 - - 西北峰益秀,戍削如攒玉。此而弗与居,山灵笑人俗。精舍岂用多,潇洒三间足。可以玩精神,可以供吟瞩。岚霭态无定,风月藏有独。长享佳者谁,应付山中鹿。
  • 古诗《长相思·记来时,忆归时》 - - 侯晰 - - 记来时,忆归时。不语凭栏撚柳丝。无人春昼迟。寄欢诗,和侬词。总是相思两字儿。休教鹦鹉知。
  • 古诗《宿雄县·易水萧萧白日凉》 - - 缪公恩 - - 易水萧萧白日凉,飞桥十二断虹长。思亲一夜关山梦,半在淮阳半沈阳。
  • 古诗《好事近·风劲入平林》 - - 向子湮 - - 风劲入平林,扫尽一林黄叶。惟有长松千丈,挂娟娟霜月。使君和气动江城,疑是芳菲节。忽到小园游戏,见南枝如雪。
  • 古诗《蝶恋花·潋滟长波迎鷁首》 - - 晁端礼 - - 潋滟长波迎鷁首。雨淡烟轻,过了清明候。岸草汀花浑似旧。行人只是添清瘦。沈水香消罗袂透。双橹声中,午梦初惊後。枕上懵腾犹病酒。卷帘数尽长堤柳。
  • 古诗《画·过雨溪山秋色新》 - - 岳岱 - - 过雨溪山秋色新,携琴还有竹林人。 僧房细绕岩前路,红叶随风打角巾。
  • 古诗《乱后出山逢高员外》 - - 杜荀鹤 - - 自从乱后别京关,一入烟萝十五年。重出故山生白发,却装新卷谒清贤。窗回旅梦城头角,柳结乡愁雨后蝉。名姓暗投心暗祝,永期收拾向门前。
  • 古诗《奉和汉祖庙下之作》 - - 皇甫冉 - - 古庙风烟积,春城车骑过。方修汉祖祀,更使沛童歌。 寝帐巢禽出,香烟水雾和。神心降福处,应在故乡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