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沈周的诗 > 西湖竹枝词·妾在船头偷看郎原文及翻译赏析

西湖竹枝词·妾在船头偷看郎

朝代:明代诗人:沈周时间:2023-04-08
妾在船头偷看郎,郎骑白马好风光。
锦样荷花三十里,中间一对紫鸳鸯。

诗人沈周资料

西湖竹枝词·妾在船头偷看郎作者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 查看详情>>

沈周古诗词作品: 《七月十五日城中晚归》 《冒雨登惠山戏示同游者》 《病中夜怀》 《送方水云》 《莫釐登高卷·洞庭雨山浮具区》 《过都廷襄新居》 《过长荡》 《题画·青竹长竿白石矶》 《题画·山径萧萧落木疏》 《与王优·高歌宛转送新声

西湖竹枝词·妾在船头偷看郎原文及翻译赏析

西湖竹枝词·妾在船头偷看郎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减字木兰花·丹阳道中闻雁时染小恙》 - - 薛斑 - - 披星浥露。趱过丹阳城下路。倦策吟鞭。双桨平波逐晓烟。河桥风恶。吹送离鸿沙际落。欲倩传书。惆怅平安两字无。
  • 古诗《玉楼春·晚眺怀闺秀王辰若》 - - 吴山 - - 暮云碧际知何处。四山之外疑天住。一片丹霞断竹来,两行白鸟分烟去。极目寸心萦万缕。凭楼默诵蒹葭句。有怀常引梦天涯,犹然不识天涯路。
  • 古诗《入黄金峡夜半闻渔唱》 - - 刘崧 - - 烧竹捕鱼船乱开,水中照见石崔嵬。鸣榔放白不知远,直上滩头却下来。
  • 古诗《南楼怀古·茫茫迂曲度平川》 - - 周弼 - - 茫茫迂曲度平川,何处孤村近水边。烟护刘琮残壁垒,雨沉黄祖旧楼船。寒沙细拥菰芦地,破陇斜耕苜蓿田。见说去年秋潦后,更无茅屋起炊烟。
  • 古诗《三月初一日晴色甚快人意晚宿撮石岭陈氏书院》 - - 虞俦 - - 昨晚雨不止,今朝天假晴。路乾里堠缩,人健板舆轻。父老惊相顾,亲朋渐出迎。端知华表鹤,珍重故乡情。
  • 古诗《勉制干侄克家归乡》 - - 柴元彪 - - 五年不得共团栾,放浪东吴一苇间。客路风波如蹈海,人心剑戟甚于山。逢春回雁南应北,到海归潮去复还。今是昨非浑一梦,庭柯园菊可怡颜。
  • 古诗《挽李部长寿雍》 - - 成惕轩 - - 雅座偶趋陪,独以谈艺谈玄为乐;平生多智略,未竟作霖作楫之才。
  • 古诗《梁令索赋·梁竦声名著有年》 - - 毛奇龄 - - 梁竦声名著有年,临安试宰岂徒然。多才自作三都赋,乘兴还挥五色弦。
  • 古诗《赣籍国民小学联》 - - 吴恭亨 - - 教以诗书,明以人伦,童而习之,率吾子弟;既有文事,亦有武备,天所骄者,卫我国家。
  • 古诗《山中游仙诗·精思床上坐閒身》 - - 汪琬 - - 精思床上坐閒身,稍悟光天似宿因。但使群真容受易,不妨长作守门人。
  • 古诗《萤·林梢月色昏》 - - 黄仁基 - - 林梢月色昏,田父归相语。萤火入茅茨,明朝盈尺雨。
  • 古诗《苗户部挽词·已矣公归矣》 - - 徐积 - - 已矣公归矣,哀哉将奈何。黄宫无处乐,玄冕有谁歌。南越生祠久,东川画像多。孤穷亲党在,共立碣嵯峨。
  • 古诗《送刘得华赴汉阳教授》 - - 赵蕃 - - 昔公去太学,士曰夺我师。今公去皇阁,里闾极公思。公何德于人,曰公勇于义。使其用于时,其效何止是。
  • 古诗《怀望之姊夫·自尔出门去》 - - 何景明 - - 自尔出门去,天时十月催。如何千里外,不见一书来。远峤寒云起,高城旅雁哀。乡园莫久滞,星驾及春回。
  • 古诗《宦竖张鲸墓》 - - 戴亨 - - 岧峣阉竖墓,松柏上云霄。凿翠开山穴,淩空跨石桥。攀萝寻旧碣,拂藓认前朝。惆怅夕阳下,萧萧红叶凋。
  • 古诗《摸鱼儿·玉帘寒》 - - 王沂孙 - - 玉帘寒翠痕微断,浮空清影零碎。碧芽也抱春洲怨,双卷小缄芳字。还又似。系罗带相思,几点青钿缀。吴中旧事。怅酪乳争奇,鲈鱼谩好,谁与共秋醉。 江湖兴,昨夜西风又起。年年轻误归计。如今不怕归无准,却怕故人千里。何况是。正落日垂虹,怎赋登临意。沧浪梦里。纵一舸重游,孤怀暗老,馀...
  • 古诗《宿正觉寺·古寺荒凉甚》 - - 曾季狸 - - 古寺荒凉甚,秋风更飒然。 殿焚犹有碍,僧老不知年。 但可扶藜至,无因假榻眠。 钟鱼久寂寞,谁施囊钱。
  • 古诗《宿马庄寺·冲泥我马僵欲仆》 - - 张耒 - - 冲泥我马僵欲仆,空村落日不逢人。 开门野寺净如扫,迎客老僧闲更真。 佛案青黄园果细,斋厨汲洗野蔬频。 年来到处无余念,静对同龛金色身。
  • 古诗《秋思七言·郎官己未老秋崖》 - - 方回 - - 郎官己未老秋崖,丞相庚申老讷斋。 己亥□螭竹坡老,吾乡三老挂予怀。
  • 古诗《寄刘凝远峦·少陵衣钵在涪翁》 - - 赵蕃 - - 少陵衣钵在涪翁,传述东莱得正宗。 闻道曾经亲授记,不求印可谁更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