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弘历的诗 > 新正幸御园即事有作原文及翻译赏析

新正幸御园即事有作

朝代:清代诗人:弘历时间:2023-04-08
撰吉銮舆出凤闉,奉时施惠仰流鳞。
又看御苑为春苑,倏过七旬称八旬。
食旰衣宵仍勖己,雨量晴较总因民。
自彊不息吾夙愿,耄念宝成继用新。

诗人弘历资料

新正幸御园即事有作作者弘历

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 查看详情>>

弘历古诗词作品: 《独乐寺·高阁耸云红》 《静室口号·一岁之间偶一来》 《雨·彻夜问云薄》 《春·触目意訢訚》 《金山妙高台和苏轼韵》 《北郊礼成回跸御园即目成咏》 《月山·远岸高低列假山》 《命蠲缓福建各府州县钱粮诗以志事》 《留佳亭·西湖山居额留馀》 《澄虚榭·水榭额澄虚

新正幸御园即事有作原文及翻译赏析

新正幸御园即事有作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竹枝词·三天过早异平常》 - - 叶调元 - - 三天过早异平常,一顿狼餐饭可忘。切面豆丝乾线粉,鱼餐圆子滚鸡汤。
  • 古诗《卜算子·汤阴谒岳武穆庙》 - - 黄永 - - 身在尚无家,身死家何地。纵使游魂遍九州,不向汤阴住。有恨化为云,无泪飞成雨。若变啼鹃何处归,赵氏孤儿处。
  • 古诗《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 - - 鲁迅 - -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
  • 古诗《空明道人诗·我闻赤城东》 - - 高启 - - 我闻赤城东,仙峤名委羽。烟霞闭深洞,绝壁飞玉鼠。空明中有天,日月照琼宇。昔人鍊丹成,自驾黄鹤举。陈翁夙慕道,栖此求真侣。玄文夜长披,灵药朝每茹。石室人不来,閒眠青萝雨。于今定非死,飞游去何许。海上几秋风,谁传令威语。...
  • 古诗《入陜西境·七二寒溪没骭深》 - - 曾国藩 - - 七二寒溪没骭深,溪边茅屋隔枫林。归人正怯征衣薄,又听山城响暮砧。
  • 古诗《题南陂·家住凤城南》 - - 钱起 - - 家住凤城南,门临古陂曲。时怜上林雁,半入池塘宿。
  • 古诗《送张尚宝谪淮南转运》 - - 皇甫汸 - - 繁华自昔数扬州,君去无嗟夺凤游。试访名花吊隋苑,好攀丛桂对淮流。河桥月上开官舍,海县潮回放客舟。年少辟疆犹作吏,功成谁复念留侯。
  • 古诗《句·甘泉柳苑秋风急》 - - 晏殊 - - 甘泉柳苑秋风急,却为流萤下诏书。
  • 古诗《挽杨少堂·我见抑何迟》 - - 吴可读 - - 我见抑何迟,最难忘令子高才,身后应无遗憾;公归何太速,试数到吾乡先达,眼前曾有几人。
  • 古诗《靳子温款春亭》 - - 周昂 - - 曾数花须傍药阑,春风不到酒杯宽。自怜白首荒三径,桃李年年檐上看。
  • 古诗《蔡林屋考绩北上别予以诗用韵答》 - - 孙承恩 - - 倾盖名闻旧,谈文愧老成。才高推鼎甲,心莽得夷庚。意趣卑流俗,门墙列俊英。草玄甘尔寂,好德见吾衡。考绩官评著,还山逸兴生。野猿迎主熟,湖月印心明。话别增离索,贻诗荷悃诚。迂疏惭造次,珍重此时情。...
  • 古诗《焚黄诰·伶俜族绪不堪论》 - - 王洋 - - 伶俜族绪不堪论,兄弟相持老仅存。方信有生同造化,君恩犹得贲丘园。
  • 古诗《妖烛·烛似无情还有情》 - - 萧立之 - - 烛似无情还有情,酒边故故弄昏明。宴酣尽道谁能觉,□□□□玉笛声。
  • 古诗《次韵和应之判官宠示之作》 - - 毕仲游 - - 青衫补绽发鬅松,未信无文可送穷。醉入南山题石虎,梦回西洛赋惊鸿。君才特起如秋鹗,我病微吟若夏虫。场屋旧游都老大,可怜乐事转头空。
  • 古诗《蓦山溪·建康郡圃赏芍药》 - - 侯寘 - - 玉麟春晚,绿遍甘棠荫。可是惜花深,旋移得翻阶红影。朱帘卷处,如在古扬州,宝璎珞,玉盘盂,娇艳交相映。蓬莱殿里,几样春风鬓。生怕逐朝云,更罗幕重重遮定。多情绛蜡,常见醉时容,萦舞袖,蔌歌尘,莫负良宵永。 ...
  • 古诗《荐福寺·十七年间一梦迷》 - - 王阮 - - 十七年间一梦迷,重来浑不辨东西。院中谁识前时管,莫莫堂前老木犀。
  • 古诗《大浆岭·大浆陟降几千层》 - - 陈淳 - - 大浆陟降几千层,积雪朝来错去程。溜石琼花新琢就,平田玉镜恰尘成。不嫌冻气侵肌栗,最爱清姿照胆明。聊把杖头敲击处,那忘疲苶旅中情。
  • 古诗《寄连元礼屯田员外》 - - 宋祁 - - 忆共西州把酒卮,酒酣风味未全衰。 人惊李郭同舟日,句索羊何共和时。 省帐飘香君觐早,箧书腾谤我归迟。 他年会面须惊怅,瘦尽崑山玉树枝。
  • 古诗《自巴河至蕲阳口道中得二诗示仲达与秬同赋》 - - 张耒 - - 落月娟娟堕半环,呕哑鸣橹转荒湾。 东南地缺天连水,春夏风高浪卷山。 旅食每愁村市散,近秋已觉暑衣单。 自惭老病心儿女,三日离家已念还。
  • 古诗《咏怀·岁去年来尘土中》 - - 白居易 - - 岁去年来尘土中,眼看变作白头翁。 如何办得归山计,两顷村田一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