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金涓的诗 > 喜雨寄杨伯容·江城晓夜雨浪浪原文及翻译赏析

喜雨寄杨伯容·江城晓夜雨浪浪

朝代:宋代诗人:金涓时间:2023-04-05
江城晓夜雨浪浪,并作芳斋六月凉。
倚杖出门田父乐,题诗呼酒野人狂。
不愁战地多兵甲,遂喜丰年足稻粱。
问讯草玄亭上客,竹林疏簟梦秋光。

诗人金涓资料

喜雨寄杨伯容作者金涓

金涓(1306-1382),字德源,号青村,义乌人。元末明初知名学者和诗人。其一生幽居在野,不应征聘,咏水歌山,传道授业,深为时人与后世钦敬。元大德十年(1306)四月十九日,金涓出生于义乌县县治之西风光绮丽的绣..... 查看详情>>

金涓古诗词作品: 《送杨仲齐之武川训导》 《村居·荒草无行路》 《送杨志仁之浙西佥宪》 《自述·独倚层楼眼界宽》 《春兴·草阁成迁次》 《江楼有见·睡起无忙事》 《游佛堂·石田级级黍离离》 《美人图·綵云宫殿月阑干》 《云门道中·三月山南路》 《秋日山中·不记秋风几日晴

喜雨寄杨伯容·江城晓夜雨浪浪原文及翻译赏析

喜雨寄杨伯容·江城晓夜雨浪浪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高阳台·外上》 - - 朱权 - - 外上:兔走乌飞。星移物换。看看鬓发皤然。嗣息无缘。幸生一女芳年。温衣饱食堪过遣。赖祖宗遗下田园。喜一家老幼平安。谢天周全。
  • 古诗《寿陈制垣·东皇妆就牡丹天》 - - 李曾伯 - - 东皇妆就牡丹天,来献蓬莱不老仙。耆旧喜增羊祜传,蛮夷欣问晋公年。休怀苕水清风适,且醉檀溪绿草边。愿向衣冠图上看,银屏千岁映貂蝉。
  • 古诗《偈颂·上大人》 - - 释如净 - - 上大人,丘乙己,西湖南山图画里。孔门弟子无人识,空有三千七十士。忽然一阵秋风吹,吹作秋云送流水。
  • 古诗《杂著·天上河源地上流》 - - 元好问 - - 天上河源地上流,黄金浮世等閒休。埋愁不著重泉底,尽向人间种白头。
  • 古诗《送浚川全山人归镛并怀萧广文宾竹五绝》 - - 林熙春 - - 年来懒病频疏客,诗思多君发兴长。闭阁不禁炎夏苦,闻君诗思转凄凉。
  • 古诗《镇海寺即目·一溪流水沿洄落》 - - 乾隆 - - 一溪流水沿洄落,几栈迥蹊曲折跻。除却云栖上天竺,世间何处更堪齐。
  • 古诗《六月二十一日早行》 - - 吴芾 - - 为忆湖山且暂归,此心不是要追时。君恩留我非由己,寄语山灵莫勒移。
  • 古诗《题子瞻墨竹·眼入毫端写竹真》 - - 黄庭坚 - - 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因知幻物出无象,问取人间老斲轮。
  • 古诗《谢演师送梅·早梅时节到江南》 - - 陆游 - - 早梅时节到江南,已判樽前酒满衫。输与西邻明上座,解从大庾岭头参。
  • 古诗《悯稼·离离禾黍正怀新》 - - 谢迁 - - 离离禾黍正怀新,可奈炎飙作态频。声断桔槔空入夜,望穷阡陌总浮尘。焦枯物色将秋际,憔悴民生况海滨。且复殷勤慰闾巷,桑林有祷格苍旻。
  • 古诗《乡居晓晴·病枕堪秋雨》 - - 章以荣 - - 病枕堪秋雨,鹍鸡报晓晴。新泥承履润,旭晛振衣清。拄杖听流水,迷津问偶耕。田园自可乐,何必束簪缨。
  • 古诗《堂中画像探题得杜子美》 - - 欧阳修 - - 风雅久寂寞,吾思见其人。杜君诗之豪,来者孰比伦。生为一身穷,死也万世珍。言苟可垂后,士无羞贱贫。
  • 古诗《横塘曲·妾家住横塘》 - - 吴克恭 - - 妾家住横塘,绿水映垂杨。五月南风起,荷花似藕香。
  • 古诗《腊八日煮粥感赋》 - - 陈曾寿 - - 粥饭家风孰识侬,多生禅味尚沉醲。迷离烟水藏幽梦,魂返南屏夜半钟。
  • 古诗《梁君以重阳生日赠之》 - - 屈大均 - - 陶公爱重九,此日向东篱。好是登高节,欢闻堕地时。黄花知益寿,绿鬓恐成丝。不惑君能否,方强学未迟。
  • 古诗《南巡歌八章·行过山乡又水乡》 - - 查慎行 - - 行过山乡又水乡,豆花褪后麦苗长。翠华小驻非无意,要使宫人识采桑。
  • 古诗《感事·圣主求贤席未安》 - - 尹明翼 - - 圣主求贤席未安,容容默默且弹冠。书生底用狂摇舌,多少当年老谏官。
  • 古诗《卜算子·和水云》 - - 杨玉衔 - - 泪眼不曾晴,化作宵来雨。六曲屏山万里程,有梦无寻处。羞学倚墙花,分等沾泥絮。愿屑香尘逐马蹄,长傍郎边去。 
  • 古诗《韩无咎检详出示所赋陈季陵户部巫山图诗》 - - 范成大 - - 瑶姬家山高插天,碧丛奇秀古未传。 向来题目经楚客,名字径度岷峨前。 是邪非邪莽谁识?乔林古庙常秋色。 暮去行雨朝行云,翠帷瑶席知何人? 峡船一息且千里,五两竿头见幡尾。 仰窥仙馆至今疑,行人问讯居人指。 千年遗恨何当申,阳台愁绝如荒村。 高唐赋里人如画,玉色頩颜元不嫁。 後来...
  • 古诗《怪梦·高枕非难就》 - - 方回 - - 高枕非难就,深杯未易谋。 五须疑噩梦,久已惯穷愁。 老矣何嫌死,归欤岂愿留。 晓梁数声燕,搔首倚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