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代诗人 > 李道纯的诗 > 玄牝之门·玄关牝户道之门原文及翻译赏析

玄牝之门·玄关牝户道之门

朝代:元代诗人:李道纯时间:2023-04-05
玄关牝户道之门,辟则从乾阖则坤。
迷者忙忙推口鼻,如何本命复归根。

诗人李道纯资料

玄牝之门·玄关牝户道之门作者李道纯

李道纯 ,湖南都梁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李道纯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李道纯融合内丹道派南北..... 查看详情>>

李道纯古诗词作品: 《咏真乐·人人身内有夫妻》 《沁园春·赠括苍张希微号几庵》 《满庭芳·道寂寞山居喧轰市隐》 《沁园春·道本虚无》 《咏真乐·先天至理妙难穷》 《满江红·赠止庵张宰公》 《诗赠东溪·丹道立基处》 《述工夫·日用》 《满江红·赠密庵述三教》 《水调歌头·赠秋蟾周先生

玄牝之门·玄关牝户道之门原文及翻译赏析

玄牝之门·玄关牝户道之门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浣溪纱·岁岁清明酒满衣》 - - 杨圻 - - 岁岁清明酒满衣。今年佳节怅人非。绿杨风乱纸灰飞。日晚青山人影散,谁家行乐醉扶归。踏歌花插满头肥。
  • 古诗《题富阳严先生祠耕春堂》 - - 金履祥 - - 西望先生旧钓台,无穷山色锁崔嵬。閒归故国耕春雨,遂起颓风生暮雷。万事尽随江水去,千年宁几客星来。北山今有何夫子,不入经筵亦草莱。
  • 古诗《和三唐人惠山诗》 - - 邹迪光 - - 金仙栖石龛,珠宫结灵樾。黄叶樵路深,绿苔人履绝。岩花见空色,山云悟生灭。客来啸远风,僧行踏凉月。香灯十地明,宝铎四天发。已是都率宫,讵想襄城辙。
  • 古诗《新补茅屋、晨坐有感》 - - 林散之 - - 破屋新弥补,茅茨三两楹。风吹草树绿,雨湿梦魂惊。负俗成蓬累,所期亦蔓生。土苴人世弃,风露正平明。
  • 古诗《渊明·带印何如漉酒閒》 - - 王恭 - - 带印何如漉酒閒,五株残柳旧乡关。石头城下秋烟冷,正是东篱采菊还。
  • 古诗《落花诗·绿叶生半长》 - - 萧子范 - - 绿叶生半长,繁英早自香。因风乱胡蝶,未落隐鹂黄。飞来入斗帐,吹去上牙床。非是迎冬质,宁可值秋霜。
  • 古诗《秋夜怀谭步铉》 - - 陶益 - - 昔年曾共听秋声,高阁藜灯一样明。今夜独含悬榻愧,紫微空照月华清。
  • 古诗《答西庄和卢方伯》 - - 庞尚鹏 - - 乍入江城晚,秋光能几时。竹高霜后节,花发岁寒枝。古砌添新藓,苍藤绕旧篱。菜根如有待,长向雨中滋。
  • 古诗《赠海丰何令君》 - - 韩日缵 - - 凌云彩笔太峥嵘,万井弦歌播颂声。不见应刘誇吏迹,可曾卓鲁擅诗名。蛟龙溪畔行春地,甲子门前吊古情。防海不须烦尺组,五言君自有长城。
  • 古诗《菩萨蛮·桃源不远传欢笑》 - - 秦鸿 - - 桃源不远传欢笑。云霞深处人儿俏。佯醉诉衷情。伊人心自明。风尘长路远。娇靥清歌婉。昨夜梦魂中。桃花依旧红。
  • 古诗《除夕同张振卿押韵作数绝》 - - 张羽 - - 官忙刚得夜深眠,除夕它乡更惘然。贫病谩怜犹故态,儿童浪说庆新年。
  • 古诗《雨·继泽诚为泽》 - - 乾隆 - - 继泽诚为泽,优沾果是沾。急飞殊错落,徐势亦廉纤。银竹倒生宇,玉泉忽挂檐。篆涎蜗上壁,鷇乳燕窥帘。酷热书幮避,轻寒砚席添。慰将閒适合,惇史一研淹。
  • 古诗《奉使嵩山途经缑岭》 - - 宋之问 - - 侵星发洛城,城中歌吹声。毕景至缑岭,岭上烟霞生。草树饶野意,山川多古情。大隐德所薄,归来可退耕。
  • 古诗《题杭州萧医官卷》 - - 罗玘 - - □籥须臾间,元功夺造化。比于战昆阳,此更论无价。
  • 古诗《寄友人·惟秦抵于蜀》 - - 文同 - - 惟秦抵于蜀,间可历万巇。遥怀向英义,潜想一夕驰。乏人探道奥,求合常苦奇。见谓可招纳,欲与相埙篪。夫何屡乖绝,出处各一涯。秋风动孤况,西首劳所思。
  • 古诗《天都仙·甘露洒时黄道肃》 - - 徐积 - - 甘露洒时黄道肃,绀霞环处紫宫严。金华未启瑶台晓,流月奔星共一帘。
  • 古诗《蝶恋花·渌水蒲帆波似绮》 - - 胡薇元 - - 渌水蒲帆波似绮。望断江波,魂断江南地。城影分明花影避。当时情事卿应记。蠡壳短窗深院里。猛犬当门,可许昆仑至。寂寞东风知也未。销凝天上人间意。
  • 古诗《山村居韵·山势主宾立》 - - 杨公远 - - 山势主宾立,溪流泾渭分。 景幽诗易得,兴逸酒难醺。 有累营家燕,无心出岫云。 若言朝市事,毫发不曾闻。
  • 古诗《浣溪沙·灯火阑珊欲晓时》 - - 王千秋 - - 灯火阑珊欲晓时。夜游人倦总思归。更须冰蛹替挼丝。 玉篆古文光灿烂,花垂零露影参差。月寒烟淡最相宜。   
  • 古诗《车遥遥篇》 - - 傅玄 - - 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