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韩偓的诗 > 咏手·腕白肤红玉笋芽原文及翻译赏析

咏手·腕白肤红玉笋芽

朝代:唐代诗人:韩偓时间:2017-05-17
腕白肤红玉笋芽,调琴抽线露尖斜。
背人细捻垂胭鬓。向镜轻匀衬脸霞。
怅望昔逢褰绣幔,依稀曾见托金车。
后园笑向同行道,摘得蘼芜又折花。

诗人韩偓资料

咏手·腕白肤红玉笋芽作者韩偓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 查看详情>>

韩偓古诗词作品: 《凄凄·深将宠辱齐》 《春尽日·树头初日照西檐》 《宫词·绣裙斜立正销魂》 《重游曲江·追寻前事立江汀》 《梦中作·紫宸初启列鸳鸾》 《两贤·卖卜严将卖饼孙》 《十月七日早起作时气疾初愈》 《八月六日作·金虎挻灾不复论》 《故都·故都遥想草萋萋》 《侍宴·蜂黄蝶粉两依依

咏手·腕白肤红玉笋芽原文及翻译赏析

咏手·腕白肤红玉笋芽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番卜算·外上》 - - 张景 - - 外上:谪宦老边隅。耿耿丹心独。天开苍狗显阳乌。荷得皇恩渥。
  • 古诗《中秋日即事·兴州承德古今置》 - - 弘历 - - 兴州承德古今置,避暑山庄即御园。每岁于斯行庆典,明秋当乃度宫垣。前乎归政五年此,得否如期一意存。翰侣册呈历来什,展嫌频叠砌陈言。
  • 古诗《倦知同年和才字韵诗成师以出大有晨压晋军之势塞井夷灶复成四章》 - - 沈曾植 - - 吹箨何曾饶散才,啜醨直为惜残杯。百身漫冀贤豪赎,九转何迟大耋催。蝥匿竹梢张暗网,蚁争槐国有奇灾。大梁西陆鹑张翼,会是天河洗甲来。
  • 古诗《睡起·人语江入吴》 - - 沈曾植 - - 人语江入吴,鸡鸣日加午。惺然三世身,饷此一炊黍。
  • 古诗《寄侄公翰·弥旬苦局促》 - - 包圣 - - 弥旬苦局促,扰扰曷能止。鸣琴不成调,摊书聊复已。风定荷气清,日出茶烟紫。烦襟望一舒,开轩俟吾子。
  • 古诗《楼居秋夜·短筇不到地》 - - 谢榛 - - 短筇不到地,老子爱楼居。徙绮常科发,疏慵肯著书。窗高生月早,檐迥接天虚。万户灯明灭,秋光澹自如。
  • 古诗《偕施云舫许蕴伯游竹溪寺》 - - 唐赞衮 - - 曲径入幽邃,钟鱼寂不闻。一亭寒抱石,万竹绿搀云。蓬壁题诗富,兰言入座芬。野花披锦帔,谁觅五妃坟。
  • 古诗《张果引谚·娶妇得公主》 - - 不详 - - 娶妇得公主,平地生公府。
  • 古诗《驿前人家小池》 - - 彭汝砺 - - 黄茅前驿路,闇淡小池园。春近花林好,日斜凫鸭喧。幕云寒苒苒,眉月夜番番。莫笑村居僻,谁如拙养尊。
  • 古诗《人月圆·咏圆子》 - - 史浩 - - 骄云不向天边聚,密雪自飞空。佳人纤手,霎时造化,珠走盘中。六街灯市,争圆斗小,玉碗频供。香浮兰麝,寒消齿颊,粉脸生红。
  • 古诗《春日南垞杂诗》 - - 朱彝尊 - - 移种盆松六尺强,欲当车盖蔽斜阳。不知黛色成阴日,此地何人结草堂。
  • 古诗《望湖亭候风戏用苏长公语作起句题壁》 - - 李之世 - - 望湖亭下水连天,人家多住平湖边。扬州估客浮大舶,来往江湖无岁年。
  • 古诗《郊祀歌·玉检金泥表岱宗》 - - 欧大任 - - 玉检金泥表岱宗,射牛何事议登封。精禋独正南郊礼,万岁君王御六龙。
  • 古诗《重游盘山寺·青壁障我前》 - - 魏源 - - 青壁障我前,丹崖枕我席。瀑雪响我左,松云滃我腋。溪声以为楼,溪光以为宅。山重水复中,放出一泓碧。僧送出山泉,泉迓入山客。同音有殊听,高下善相即。心间水益空,谷静音如积。去年听盘泉,泉声尚凄激。今年听盘泉,盘泉更清寂。...
  • 古诗《送钟华峰还韩城》 - - 彭孙遹 - - 华堂久矣闭松筠,此日西归已十春。家有薄田仍苦旱,囊无长物易忧贫。琴书自惬林间趣,风月能娱物外身。君自萧然淡名利,中朝那不借才频。
  • 古诗《飞泉亭观霞裳与澄波上人对弈》 - - 袁枚 - - 棋局临飞瀑,棋声与瀑分。下山千尺雪,背水两家军。风里叶如斗,窗前鸟不闻。浑疑仙子戏,橘叟与桐君。
  • 古诗《送玉甫兄叔平弟偕绂卿侄应试金陵》 - - 翁端恩 - - 雁影涵秋趁晓风,壮游难得一门同。已欣佳句如灵运,更喜清谈有阿戎。万里江涛归赋笔,六朝山色入诗筒。攀香蟾窟家声旧,会看三株灿月中。
  • 古诗《醉石·我醒石不醒》 - - 伍瑞隆 - - 我醒石不醒,我醉石自醉。不学石上禅,得此石上趣。
  • 古诗《秋日登中山怀道人》 - - 舒坦 - - 不见风流李谪仙,彩笺谁继碧云篇。黄花零落芙蓉老,惟有青山似去年。
  • 古诗《咏虹·春暮萍生早》 - - 董思恭 - - 春暮萍生早,日落雨飞馀。横彩分长汉,倒色媚清渠。 梁前朝影出,桥上晚光舒。愿逐旌旗转,飘飘侍直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