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张萱的诗 > 涌雪寒翁·洞辟千年秘原文及翻译赏析

涌雪寒翁·洞辟千年秘

朝代:明代诗人:张萱时间:2023-04-06
洞辟千年秘,寒深五月天。
遥闻尘是玉,曾否火生莲。
坐石看云起,披裘对鹿眠。
山中无甲子,高卧不知年。

涌雪寒翁·洞辟千年秘原文及翻译赏析

涌雪寒翁·洞辟千年秘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送桐城张先生暂假归里》 - - 弘历 - - 丹凤衔书下紫廷,枞阳早已望台星。新恩优渥荣旋里,旧德绵长肃荐馨。北阙丝纶方待掌,东山弦管暂教听。即看稳步沙堤上,飏拜从容对御屏。
  • 古诗《赠广昌日者易鲁岩》 - - 蒋士铨 - - 食肉腰鱼未足论,劳劳自念可怜身。前贤不朽皆由命,我辈无才敢怨人。一第艰难堪痛哭,百年潦草独伤神。虚声毕竟成何事,留得栖栖两鬓尘。
  • 古诗《重九前夜大风雨广生用前韵见招再和》 - - 钱澄之 - - 旅夜愁侵客卧迟,更堪风雨搅床时。却怜池漫花欹岸,预识门开树压篱。蜡屐拟寻临水店,芳樽还趁傲霜枝。喜无败兴催租吏,折柬行行幼妇辞。
  • 古诗《送王云从同年南还偶及濑水往事》 - - 龚鼎孳 - - 榜下同游三十年,今来吾鬓更苍然。公车策本求名士,老友心真聚别筵。终信鼓行能破赵,当时抱膝笑游燕。回看马厩翘材馆,脱粟留宾亦可怜。
  • 古诗《天寿山·岂意千秋后》 - - 屈大均 - - 岂意千秋后,空馀龙凤门。白狐登御榻,青犊入文园。玉砌磨刀坏,银泉浴铁浑。雍门无限泪,沾洒列朝恩。
  • 古诗《再次家荆州兄咏白丁香韵》 - - 查慎行 - - 谁教巧手作琼英,四出真从六出争。一夜花光如积雪,误他啼鸟报天明。
  • 古诗《水龙吟·渡海》 - - 程颂万 - - 青天一发神州,此身已坠天外。黑风吹转,有人招手,蓬壶仙界。鬼国无边,鲲身欲化,鳞堂何在。怕书生落拓,者回东渡,偿不得,蛟龙脍。诸岛球环如带。指楼船阵云都坏。胡儿载宝,大人窥市,将军横海。天上槎来,地中人去,是何年代。盼烟台近也,鸟边斜日,过东皇旆。...
  • 古诗《题萧将军庙次欧阳山立韵》 - - 刘诜 - - 将军汗漫化人城,犹得游人小队行。海上田横从有士,山中邹湛竟无名。东风亡国何曾战,上日空江几度晴。社鼓枌阴耆老在,陌头过马讶升平。
  • 古诗《江头绝句·金碗冰蔗浆》 - - 程本立 - - 金碗冰蔗浆,银盘烂蕉黄。食物岂不美,不如归故乡。
  • 古诗《和苗时中子君运判亭溪道中双白猿》 - - 冯山 - - 雪白霜猿久已灵,江山但觉有馀清。优游此地不常出,皎洁一身能自明。高挂岂知神气王,仰看谁为骨毛惊。因吟佳句成遗恨,安得风前闻啸声。
  • 古诗《读秋笳集有感即效吴夫子体》 - - 揆叙 - - 开卷飒飒悲风生,仿佛纸上闻笳声。杨朱自向歧路哭,王粲岂免思家情。弱龄文章超流辈,洛下传闻纸增贵。嘉誉曾标三凤凰,就中季札尤称最。从来才命两相妨,失水抟风岂有常。未许扁舟归鹤市,翻教尽室窜龙荒。骨肉流离滞边徼,混同江冷霜飞蚤。亭伯空衔去国悲,初明漫上通天表。啮雪吞毡二...
  • 古诗《嵩山·客行天地中》 - - 汪元量 - - 客行天地中,嵩峰何突兀。鸟道阻且修,马烦行复歇。一入玉女窗,便觉幽兴发。好鸟鸣嘤嘤,细草乱如发。石城荫青松,琼壁白喷雪。中有神圣居,飞甍半摧折。宝绘翳苔莓,古碑字亦灭。莫辩千载事,焉能踏仙辙。徒有感慨怀,脉脉泪不绝。...
  • 古诗《朝天子·送分虎南还》 - - 朱彝尊 - - 驴车慢些,小住长亭者。疏林不隔远山遮,几点新黄叶,云脚夭斜。雁书横写,趁归人南去也,离别漫嗟,只可惜中秋月。
  • 古诗《游灌顶·十里曾闻一啸声》 - - 舒亶 - - 十里曾闻一啸声,当年猿鹤想犹惊。白云不碍青天路,赢得重来攞手行。
  • 古诗《赠日本内藤虎》 - - 陈宝琛 - - 乾嘉世远风流尽,隔海欣来物茂卿。四部纵观登秘阁,三桑亲见过神京。他山有日资攻错,大地何年话太平?归路重烦讯罗隐,拂龟无限卜居情。
  • 古诗《锦树·含晖爓爓复飞飞》 - - 乾隆 - - 含晖爓爓复飞飞,韎韐玫瑰是也非。林下麌麌忽行过,锦张天鹿出唐机。
  • 古诗《兰波岭晓发·踯躅兰波岭》 - - 卓肇昌 - - 踯躅兰波岭,独行无我群。鸡鸣茅店月,人步碧霄云。野树苍烟断,残更古戍闻。斜岐鹿迹混,晓色马头分。远渚纷渔火,荒村杂吠狺。旅人停过轼,曙气正方昕。
  • 古诗《送详禅师往灵岩》 - - 蔡元厉 - - 灵岩川上白云深,十里青松昼自阴。远寺幽佳传已古,名山绝胜冠于今。群峰环翠凝秋色,危壁飞泉泻暮音。此景去为风月主,五湖应不起归心。
  • 古诗《花径戊寅·白傅留花径》 - - 宗远崖 - - 白傅留花径,宁无过客寻。我来秋欲老,桃叶满荒林。山寺芳菲尽,人间战迹深。乾坤悬一缕,徒剩觅春心。
  • 古诗《题汉延光三年砖砚》 - - 姜军 - - 五百汉儿通绝域,英雄应死玉门关。我今洗砚闻雷吼,何日龙骧入海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