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姚燮的诗 > 元夜步月锡城感作二章原文及翻译赏析

元夜步月锡城感作二章

朝代:清代诗人:姚燮时间:2023-04-06
那得珍珠赎翠翘,十年风雨损兰苕。
至今弱质无根蒂,可惜重楼委寂寥。
明月微波谁照鬓,春灯邻院自吹箫。
吴城天际清霜白,莫向阑干倚此宵。

诗人姚燮资料

元夜步月锡城感作二章作者姚燮

姚燮,字梅伯,一作某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浙江镇海人。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于学无所不窥,上至经史典籍,下至世俗戏曲小说,皆所涉猎。又精绘事,擅画梅。诗与彭兆荪近。编有《蛟川诗系》。..... 查看详情>>

姚燮古诗词作品: 《三绝句·棘心采得一襜果》 《沁园春·唾》 《舟行杂诗·西北帆樯下》 《燕二章·燕飞何仄仄》 《春夜都门怀人诗》 《纪事写怀·行路日益近》 《冬日杂诗十四章》 《南辕杂诗·颓乌下西海》 《阴平题壁有怀郑倬太原二绝句》 《祝英台近·黛香疏

元夜步月锡城感作二章原文及翻译赏析

元夜步月锡城感作二章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仆狂兴欲往·山势停留水又回》 - - 李穑 - - 山势停留水又回,莲坊曾是圣王开。门前迎送何时尽,识者应须特地来。
  • 古诗《醉春风·把我抢了脸向前推》 - - 杨梓 - - 把我抢了脸向前推。攧破头往后拥。这伙刁天厥地小敲才。只管把我来哄。哄。哄。不辨贤愚。不分高下。不知轻重。
  • 古诗《题叶调元《竹枝词》》 - - 孙炎 - - 云山经用始鲜新,好语穿珠妙入神。君在上头即崔颢,定无槌碎鹤楼人。
  • 古诗《曹溪·一灯陈后一灯新》 - - 梁佩兰 - - 一灯陈后一灯新,不到南华总未真。寂寞袈裟惟半幅,繁华天地已微尘。溪香尽是葱河水,山静都无猎户人。便过云门亦如此,手开金锁悟前因。
  • 古诗《龙马乐歌·圣人作》 - - 杨士奇 - - 圣人作,万物睹。神之骏,出西夏。日千里,汗流赭。宜乘御,扬神武。
  • 古诗《郝园海棠·寻春何处是》 - - 杨起元 - - 寻春何处是,春在海棠枝。色与开尊丽,香于入座宜。有情供妙赏,不语劝深卮。共道芬菲正,相将来后时。
  • 古诗《虞美人·对面山脚桃花开》 - - 卢青山 - - 枝南数去疏三朵,嫩靥娇如火。纵能似火又何须?冒定一春风雨立幽隅。人间谁识妆春意?总被攀援戏。一般游客一般天,看了今年再莫看明年。
  • 古诗《题积木词卷尾》 - - 顾随 - - 重抛心力赋新词,霜鬓星星映短髭。宿酒三更和梦醒,廿年心事夜灯知。
  • 古诗《独立·独立溪烟絮帽斜》 - - 徐祯卿 - - 独立溪烟絮帽斜,行人停路问三叉。儿童树底烧残叶,估客河中问酒家。日暮啄饥喧野雀,天寒争宿集荒鸦。官桥寂寞梅花发,愁见南枝又岁华。
  • 古诗《金陵·青衫往事几经秋》 - - 袁说友 - - 青衫往事几经秋,白首重来忆旧游。今夜台城无限月,更凭樽酒豁羁愁。
  • 古诗《绝句·芣苢新生盖地面》 - - 郭翼 - - 芣苢新生盖地面,辛夷高开满上头。生憎雨恶兼风恶,转益朝愁复暮愁。
  • 古诗《游摄山·摄山枕大江》 - - 杜漺 - - 摄山枕大江,潨水出西谷。汇于江乘浦,高深合为族。伞峰冠其巅,千佛绘其腹。应真白乳泉,徵君翠微屋。又闻徐铉居,自昔饶松竹。同游诸贤人,锲名向山麓。忽惊岩岫外,橹声如轳辘。无怪应潮井,汲出赤乌木。欲了丘壑缘,扶僮冲霢霂。...
  • 古诗《送薛二十三郎中赴婺州》 - - 姚合 - - 我住浙江西,君去浙江东。日日心来往,不畏浙江风。
  • 古诗《六言·桃叶渡边芳草》 - - 郭奎 - - 桃叶渡边芳草,石头城下寒潮。六代繁华已矣,月明何处吹箫。
  • 古诗《荷叶杯·自夕照庵步至万柳塘》 - - 洪亮吉 - - 三里望中依约。楼角。亭馆太荒芜。万株杨柳一行无。风急战菰芦。林际黑归一片。雅点。隔寺暮钟闻。寂寥城上去閒云。云薄带斜曛。 
  • 古诗《寄丽亭·每放登高恸》 - - 黄景仁 - - 每放登高恸,浮云为惨凄。湖吞全楚尽,天压百蛮低。才命古难一,行藏我欲迷。怀人原有泪,况听暮猿啼。
  • 古诗《夏日即景·桐影松阴拂簟凉》 - - 费墨娟 - - 桐影松阴拂簟凉,逍遥随分度时光。一庭修竹生清籁,半亩新荷吐暗香。剖瓮自斟新酿酒,呼僮且扫旧吟床。安居一世贫无虑,何用仙人辟谷方。
  • 古诗《书东迁褚氏壁》 - - 张镃 - - 风晴舒望绿吹林,舣櫂蒿田曲迳深。 淳朴山川追古俗,萧閒林谷许幽寻。 籯金不必多留子,种德先须善用心。 动我耕耘平日兴,浊醪归缓肯辞斟。
  • 古诗《送叶正则秘郎参议湖北帅幕》 - - 张镃 - - 桂阴无期报,朝贤去却知。 累年艰特荐,一事必忧时。 盛世未应尔,重来犹可为。 相过非为数,公论合勤思。
  • 古诗《和穆父新凉·若人今已无》 - - 苏轼 - - 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 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 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 何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