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薛涛的诗 > 赠段校书·公子翩翩说校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赠段校书·公子翩翩说校书

朝代:唐代诗人:薛涛时间:2023-04-05
公子翩翩说校书,玉弓金勒紫绡裾。
玄成莫便骄名誉,文采风流定不如。

诗人薛涛资料

赠段校书·公子翩翩说校书作者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女诗人,成都乐妓。16岁入乐籍,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恋爱期间,薛涛自己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脱乐籍后,终身未嫁。成都望江楼公园..... 查看详情>>

薛涛古诗词作品: 《海棠溪》 《十离诗·犬离主》 《江月楼·秋风彷佛吴江冷》 《和李书记席上见赠》 《菱荇沼·水荇斜牵绿藻浮》 《十离诗·笔离手》 《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 《采莲舟·风前一叶压荷蕖》 《酬郭简州寄柑子》 《鸳鸯草·绿英满香砌

赠段校书·公子翩翩说校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赠段校书·公子翩翩说校书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品茶·似乎能放下》 - - 张伯元 - - 似乎能放下,却未曾拿起。欲识千山味,复向清泉里。
  • 古诗《礼部请郊·春官尺疏请亲郊》 - - 林熙春 - - 春官尺疏请亲郊,尧舜垂俞重泰交。万国欣闻传盛典,楚臣先敕采包茅。
  • 古诗《新昌南岩·大禹未疏凿》 - - 释文珦 - - 大禹未疏凿,此山为海门。试从樵径上,犹有钓车存。佛屋栖灵窦,仙坟荫远村。岩头一滴水,居者不知源。
  • 古诗《读报有感·萧瑟太行冬日昏》 - - 伯昏子 - - 萧瑟太行冬日昏,幽玄潞史孰修论。政风宽猛皆非议,谤木飘摇或不存。痼疾砭投终乏药,重城铁锁莫求门。垂眸休管黎元事,朝报传看颂国恩。
  • 古诗《黄帝酌献用祐安》 - - 郊庙朝会歌辞 - - 黍以为翁,郁以为妇。以侑元功,以酌大斗。伊谁歆之,皇皇帝后。伊谁嘏之,天子万寿。
  • 古诗《送顾别驾之边郡》 - - 高启 - - 故人虽尽别,相去独君赊。缘路云千堠,临边树一家。渡江船载马,到馆烛惊鸦。莫叹孤城废,春来尚有花。
  • 古诗《送孙皋·江边瑶草斗袍青》 - - 宋祁 - - 江边瑶草斗袍青,所乐从军得四明。新水一篙催泛鹢,故林三月及闻莺。羽书无警栖毫熟,谈幄多欢醉叶倾。我亦中都厌羊酪,为传秋思与莼羹。
  • 古诗《去迁江·轻舟载我来》 - - 何启谞 - - 轻舟载我来,轻舟载我去。榜印黯然青,红河淡少许。风物已变更,我复若为住。临去回望中,晨光破烟渚。
  • 古诗《壬戌岁除蛰云约游翠微循故例也归后挑灯作此柬之用己未除日始游原韵》 - - 黄浚 - - 乱峰如马绝尘奔,合沓林昏歘拥门。十日报春山尚睡,五年饯腊梦重温。岩花蔓动垂垂发,湖水冰澌决决喧。可惜今年欠三白,香篝归乞玉梅魂。
  • 古诗《初入洞霄·踏雪来游大涤宫》 - - 倪思 - - 踏雪来游大涤宫,缘崖一一访仙踪。回环九锁银为阙,峭拔千山玉作峰。冰柱高垂泉带石,珠幢整立桧兼松。清寒入骨非人境,知在云霄第几重。
  • 古诗《道装吟·道家仪用此衣巾》 - - 邵雍 - - 道家仪用此衣巾,只拜星辰不拜人。何故尧夫须用拜,安知人不是星辰。
  • 古诗《山村春晓·鸡鸣山外村》 - - 张维屏 - - 鸡鸣山外村,村树晓烟碧。人行细雨中,一路看春麦。
  • 古诗《顺陵独游·顺陵山下客来稀》 - - 殷奎 - - 顺陵山下客来稀,野草荒荒日色微。走穴黄狐窥我过,惊场彩雉背人飞。厚藏自古多为累,僭制终唐竟莫非。读罢穹碑吾亦愧,道傍拂袖一歔欷。
  • 古诗《望月怀远·登楼频极目》 - - 缪祉保 - - 登楼频极目,窗外月光明。良友今何处,深宵无限情。寒光千里共,秋气一轮清。愁绪纷纷集,何当好梦成。
  • 古诗《冯刺史克巩招集七研斋》 - - 洪亮吉 - - 窗前叶叶芭蕉雨,坐上沈沈箫管声。不是主人情较重,醉眠谁遣到三更。
  • 古诗《喜顾秋碧过访》 - - 缪徵甲 - - 秋雨声中旧雨来,堆盘苜蓿且衔杯。黄花似待先生到,剩蕊还留小雪开。
  • 古诗《竹窗·山窗依旧好》 - - 彭孙贻 - - 山窗依旧好,庭竹更参差。松古移天目,林空叫画眉。威仪鸣磬肃,清苦吃茶宜。试问诸仁者,应参念佛谁。
  • 古诗《云踪·云踪浪迹但心知》 - - 伯昏子 - - 云踪浪迹但心知,几度华灯照夜思。徒踏爪痕伤雪面,漫摹心事断琴丝。忍教白日成空忆,何复青春破闷时。旧爱新欢随梦迥,满窗梨影笑风痴。
  • 古诗《闲适吟·六尺眼前安乐身》 - - 邵雍 - - 六尺眼前安乐身,四时争忍负佳辰。 温凉气候二八月,道义宾朋三五人。 量力杯盘随草具,开怀语笑任天真。 劝君似此清闲事,虽老何须更厌频。
  • 古诗《弹琴·有时颠倒着衣裳》 - - 李桢 - - 有时颠倒着衣裳,万转千回懒下床。 艳骨已成兰麝土,蓬门未识绮罗香。 汉朝冠盖皆陵墓,魏国山河半夕阳。 满眼波涛终古事,离人到此倍堪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