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成鹫的诗 > 赠何丈人·曾向汾江识老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赠何丈人·曾向汾江识老人

朝代:明代诗人:成鹫时间:2023-04-08
曾向汾江识老人,朱颜白发映乌巾。
三株柏子千年实,一点松膏万古春。
太极仙侯绝祖武,公羊墨守足家珍。
问年正是河清日,好向慈泉下钓纶。

诗人成鹫资料

赠何丈人·曾向汾江识老人作者成鹫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年四十一,从本师西来离幻即石洞和尚披剃。继法于硕堂禅师,系憨山大师徒..... 查看详情>>

成鹫古诗词作品: 《闰花朝·花发朝还暮》 《仙掌岩有怀圆老师》 《罗浮山·宿雨初晴策短藜》 《阻雪即事·冻压茅檐户不开》 《观云海·岳顶半閒屋》 《咏莲漏限韵·脉脉割昏晓》 《仙城寒食歌四章·尉陀墓》 《留别诸子归耕西宁作》 《锦石新晴望远有感》 《借庵即事·藩篱原不有

赠何丈人·曾向汾江识老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赠何丈人·曾向汾江识老人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月·山腰半亩贮澄渟》 - - 弘历 - - 山腰半亩贮澄渟,印入金轮泯色形。丈室端然调御坐,月天子听法王经。
  • 古诗《喜徐星伯入关以诗迓之》 - - 邓廷桢 - - 投戈瀚海竟归来,琴未全焦烛未灰。天要霜毫成地志,帝从雪窖老人才。七年磨蝎宫中坐,万里明驼塞上回。尚有书生豪气在,莫辞百罚覆深杯。
  • 古诗《翁府君挽词·场屋收功不在身》 - - 王十朋 - - 场屋收功不在身,兰馨玉润总奇人。过庭诗礼家风变,坦腹门阑喜气新。华屋产芝虽美瑞,白头生齿误青春。篮舆方起南游兴,无奈今年岁在辰。
  • 古诗《迟明·山晓欲无色》 - - 廖大圭 - - 山晓欲无色,鸡寒犹有声。客中魂梦少,风雨隔林生。
  • 古诗《白桃花·素质天然婀娜姿》 - - 秦廷璧 - - 素质天然婀娜姿,红妆未许斗花时。闲门洗尽胭脂影,露井争看冰雪姿。带雨芳梨堪比艳,临风秾李共矜奇。飞烟飞雾浑难辨,崔护重来费忖疑。
  • 古诗《文舞退、武舞进用正安》 - - 郊庙朝会歌辞 - - 于穆媪神,媲德彼天。我修毖祀,以莫不虔。肆陈时夏,干羽相宣。灵其来游,降福绵绵。
  • 古诗《和回喻令诗集》 - - 王禹偁 - - 风雅荒凉信可悲,家声留得尽玄微。且欣丹穴一毛在,莫道沅江九肋稀。思苦也知关国政,官卑应为泄天机。他时迁客归朝去,拟觅琼瑶满袖归。
  • 古诗《变竹枝词·南浦下鱼筒》 - - 贺铸 - - 南浦下鱼筒,孤篷信晚风。但闻竹枝曲,不见沧浪翁。
  • 古诗《寓大石佛院绿竹北轩》 - - 黄省曾 - - 矫仲偃崖室,禽庆谒名岳。敕事澹无役,行泥何不乐。暖春振霄褐,岧境蹑云屩。性冲驾奥林,神夷选清壑。于此绿篁阴,乃有金园阁。南湖晃萦㵝,北岭迤绵络。霁怀对禅解,玄心弄鸟雀。万物览参㘩,一得观并作。息宴顿游辔,琴书聊尔托。...
  • 古诗《寄人·子云投阁为奇字》 - - 刘攽 - - 子云投阁为奇字,君山杀身非谶书。埋狱谁能知匣剑,焚城何意祸池鱼。赐玦应知谢冠佩,杖藜自尔就田庐。丈夫盖棺事乃已,白发勿羞樵与渔。
  • 古诗《春秋战国门·陈灵公》 - - 周昙 - - 谁与陈君嫁祸来,孔宁行父夏姬媒。灵公徒认徵舒面,至死何曾识祸胎。
  • 古诗《九日三绝·雨中篱菊破轻黄》 - - 岳正 - - 雨中篱菊破轻黄,风外金橙试远香。欲上龙山高处望,不胜秋色逼重阳。
  • 古诗《题龙旗梅·砚冰敲碎碧云残》 - - 郭钰 - - 砚冰敲碎碧云残,蜂蝶无飞花意閒。记得共寻林处士,软寒清晓到孤山。
  • 古诗《四月十九日过骊山访高味道弟侄各以扇索诗随景物走笔荅之》 - - 曹义 - - 宇宙无古今,人心异今古。高谊薄层云,视金犹视土。
  • 古诗《菩萨蛮·赤泥亭子沙头小》 - - 龚翔麟 - - 赤泥亭子沙头小。青青丝柳轻阴罩。亭下响流澌。浴波双鹭鸶。田田初出水。菡萏含娇蕊。添个浣衣人。红潮较浅深。
  • 古诗《谢蜀王·全德巳看承道统》 - - 方孝孺 - - 全德巳看承道统,雄才更复主诗盟。欲知圣敬心无息,顾諟参前与倚衡。
  • 古诗《太常引·七夕早起,偶与女媛围棋》 - - 徐淑 - - 朝来倦绣且围棋。姑妇固相宜,母女亦何奇。但瓜葛休生诳欺。卢胡一笑,楸枰白黑,转眼总忘机。空自论高低,还与汝商量晒衣。
  • 古诗《萤·飞萤生腐草》 - - 杨公远 - - 飞萤生腐草,熠燿暗中游。 贴水灯相照,穿林火独幽。 风前疑烬落,雨里讶星流。 映读除车胤,今人肯效不。
  • 古诗《重送处州斯远》 - - 赵蕃 - - 文字投盟不计官,古人能尔在今难。 使君于此自为德,我辈因留后代看。
  • 古诗《赠王道士》 - - 周贺 - - 药力资苍鬓,应非旧日身。一为嵩岳客,几葬洛阳人。 石缝瓢探水,云根斧斫薪。关西来往路,谁得水银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