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陈郁的诗 > 赠鸿宿洲淮士·洲沙宛在水中央原文及翻译赏析

赠鸿宿洲淮士·洲沙宛在水中央

朝代:宋代诗人:陈郁时间:2018-03-20
洲沙宛在水中央,荻屋蓬窗似野航。
不战弃城谁执咎,偷生避地子保伤。
卖力已化诸山寨,沽酒从开万户坊。
如此抚摩能几日,流民端复耕桑名。

诗人陈郁资料

赠鸿宿洲淮士作者陈郁

陈郁(1184-1275)字仲文,号藏一。江西临川人。陈世崇之父。并称临川二陈。南宋著名诗人。文学优异。应宋理宗命记天竺华严阁受赏识,特旨以布衣充辑熙殿应制。景定间为东宫讲学堂掌书兼撰述。始末略见..... 查看详情>>

陈郁古诗词作品: 《赠丝桐墨蕙吕能甫淮东制阃之客》 《郭戆庵惠诗为谢》 《为证无得赋竹山》 《以七字律羽扇赠行》 《送诗友归西湖》 《次韵赠张秋岩》 《句·煖爆花岩日》 《观铸剑·良铁曾收汉益州》 《东园书所见·娉婷游女步东园》 《送诗友归西湖

赠鸿宿洲淮士·洲沙宛在水中央原文及翻译赏析

赠鸿宿洲淮士·洲沙宛在水中央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伏次西字韵·南节才回又出西》 - - 赵显命 - - 南节才回又出西,年年衣带暗尘泥。暂佩虎符临玉塞,却随鸾诰上云梯。皇王平荡谁真假,甲乙贤邪各品题。约渡浿江春已动,故山薇蕨绿应齐。
  • 古诗《澄怀园漫兴·池馆幽偏韦曲如》 - - 蒋士铨 - - 池馆幽偏韦曲如,一条银汉护清虚。偶同萍梗因风到,得共文星傍水居。彩笔干霄闻给札,疏帘垂地见钞书。谁知水木清华里,亦有顽仙卧绮疏。
  • 古诗《络丝娘·我只道你杀人刀十分的利害》 - - 秦简夫 - - 我只道你杀人刀十分的利害。元来这活人心依然尚在。便做道俺两个该死的游魂甚耽待。也则是可怜见白头妳妳。
  • 古诗《河中望鸟滩作贻吕四郎中》 - - 储光羲 - - 河流有深曲,舟子莫能知。弭棹临沙屿,微吟西日驰。平明春色霁,两岸好风吹。去去川途尽,悠悠亲友离。汉宫成羽翼,伊水弄参差。为惜淮南子,如何攀桂枝。
  • 古诗《波州汎南上山》 - - 洪亮吉 - - 东峰视西峰,巳与碧天界。南峰更孤迥,意乃出天外。峰头一峰云不收,似向天外仍回头。前山行完后山阻,我识天公用心苦,六曲屏风界黔楚。
  • 古诗《送李虞部之杭州》 - - 宗臣 - - 一尊晨散帝城游,万里江云拥去舟。楚国芳荃难汝别,蓟门朝雨为谁留。万家熢燧胡缨夕,八月蒹葭海戌秋。使者无须频北顾,浮云何处不堪愁。
  • 古诗《浣溪纱·壬申十刹海禊集分韵得丝字》 - - 章钰 - - 认取余波太液池。旧时光景柳丝丝。如今翻羡永和时。去国惯忘三月好,讨春教补廿年迟。东风无赖怕题诗。
  • 古诗《细雨·云气今晨密》 - - 乾隆 - - 云气今晨密,因之冀泽重。刚欣霏淅淅,所惜暂
  • 古诗《湖南漕李革夫被召乃丐归》 - - 戴复古 - - 浪说归朝归豫章,新居万柳百花傍。何如表奏明光殿,乞取东湖作醉乡。
  • 古诗《成都凤道人游终南山谒种徵君》 - - 杨亿 - - 何年出蜀访南宗,深锁闲房翠藓重。振锡忽闻游地肺,题门兼得谒人龙。行吟一路高秋月,投宿斜阳远寺钟。到日弥天清论罢,遍寻紫阁与圭峰。
  • 古诗《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 - - 杨万里 - - 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
  • 古诗《颂古·朴寔头禅无伎俩》 - - 释道枢 - - 朴寔头禅无伎俩,一句分明如扑相。客来只是叫担板,不知的当谁担板。
  • 古诗《书毗陵龙兴寺壁》 - - 施闰章 - - 龙沙精舍水云隈,长夏松阴昼不开。传说两贤留讲席,百年惆怅一人来。
  • 古诗《咏西瓜灯·但觉华光竟夕增》 - - 俞樾 - - 但觉华光竟夕增,居然清似一轮冰。也同天上青藜火,不比人间黑漆灯。我辈生涯原淡淡,个中消息自腾腾。玉堂不少青莲炬,让与西清旧友朋。
  • 古诗《题蒋生画像册子》 - - 毛奇龄 - - 青桐花发最高枝,一缕茶烟袅似丝。中有杜陵三径客,金鸡石上坐题诗。
  • 古诗《淮阴钓台·把竿本属英雄事》 - - 缪烜 - - 把竿本属英雄事,不见兴周八百年。屡过淮阴重回首,封齐毕竟逊前贤。
  • 古诗《望江南·都门好,重见绣衣来》 - - 樊增祥 - - 都门好,重见绣衣来。池上白莲犹旧物,眼中红豆是新栽。为汝一徘徊。
  • 古诗《呈菊坡先生陈枢使》 - - 宋伯仁 - - 但知猿鹤伴闲居,不觉忧时鬓已疏。对客怕言今日事,挑灯重读少年书。楼迎山色诗堪画,门对梅花月共锄。相业累兴明主意,先生只恐自踌躇。
  • 古诗《病中书·多病将经岁》 - - 寇准 - - 多病将经岁,逢迎故不能。书惟看药录,客只待医僧。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郡斋风雨后,无睡对寒灯。
  • 古诗《哀周郑州沛》 - - 徐渭 - - 莫以拘挛辈,交攻放达偏。 穷如知老后,乐似欠年前。 匣藻鲛俱泣,园花石共迁。 伤心能几辈,教我不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