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堂·发地结菁茆》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柳宗元古诗:禅堂·发地结菁茆更新时间:2020-01-10
柳宗元初贬永州,住龙兴寺,曾与和尚交往,探讨佛理。龙兴寺旧址在潇水东岸,永州芝山城南太平门内。当年寺里有和尚重巽,即巽公,是湛然的再传弟子,与柳交往颇深。故柳有《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并作《永州龙兴寺西轩记》赠巽上人。组诗《巽公院五咏》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写的是龙兴寺里有关事物和景色。这首《禅堂》是组诗的第三首。
《禅堂》与《净土堂》、《曲讲堂》的内容密切相关,写的是三堂之一的“禅堂”。而在写作上稍有变化,先是描写:“发地结青茆,团团抱虚白。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像是一特写镜头,刻画出“禅堂”的特点:青茅盖成的禅堂,青山团团围住虚白的建筑。然后,由外及内,由物及人,山花飘落在幽静的门前,禅堂中坐着忘机的禅客,突出了禅客。禅客也自然包括诗人。中间一层,用禅语叙说对佛学的理解:涉及了有并非有意去取得,观照于全也不用去解析。天地万籁都有缘而生,喧闹当中有深深的寂静。对佛理的理解比较深透,是禅客(诗人)进入禅堂的收获。最后二句:“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迹。”表现了空有双亡、心境如一的境界,使诗意得到升华。
《咸宜》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政论文。在文中柳宗元继承了韩非“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进步思想,通过历史的回顾和剖析,严厉驳斥了当时那种以门阀观念衡量人事成败的谬论,指出“兴王之臣”尽管出身低微,但怀瑾握瑜;“亡王之臣”虽然身居高位,却残民以逞。因此前者有所建树,后者遭受惩罚,都是理所当然的。全文语言以简驭繁,行文明快透彻,神完气足,精悍有力,首尾呼应,理酣意畅,充分体现了作者用笔之老练。
此文是柳宗元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间贬官永州司马时所作。当时李唐王朝已渐趋于衰落,朝政日非,而魏晋以来盛行的门阀制度仍然气势犹存。朝廷铨选人才时,门第出身仍作为一个重要的砝码。作为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立志革新的正直士大夫,柳宗元对这种以门阀取士、任人唯亲的不正之风予以批判,这篇《咸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诗人柳宗元资料

鉴赏作者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 查看详情>>

诗人柳宗元作品: 《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为明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楥遂其生植感而赋诗》 《种白蘘荷》 《闻黄鹂》 《赠江华长老》 《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入黄溪闻猿·溪路千里曲》 《饮酒·今夕少愉乐》 《泾水黄·泾水黄》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古诗《禅堂·发地结菁茆》的名句翻译赏析

《禅堂·发地结菁茆》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