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武昌西山》赏析

朝代:宋代诗人:黄庭坚古诗:次韵子瞻武昌西山更新时间:2017-11-10
从诗的结构来看,既可以由苏轼“步上西山”写起,也可以由苏轼和邓公会宿时追溯上去;然而,他在开头四句中先写元结(元次山)。第一句中,“漫郎”是元结自号;江南即指武昌;“酒隐”概括元结当时生活,简洁明朗,且便于与“樽”联结。第二句写其地之胜:突出“古木参天”,形象优美;想象其为元结所手栽,有助于表现元结性格,且为末尾“万壑松声”作伏笔。第三、四句写元结在“石坳”处作樽,并想象其用樽以“酌花鸟”,且点明元结抱负,写出他“自许”为“调和鼎鼐”之手,即治理天下的宰相之才。这样就把作“洼樽”与治天下联结起来。用手栽林木,用樽“酌花鸟”,志在“调盐梅”,把元结写成既务实,又脱俗,既豪迈不羁,又关心人民的诗人,因而此樽也就不同寻常。元结作为一位关心人民的诗人,曾为杜甫所推重,所以,黄庭坚所想象的有一定根据,其中虽有夸张,但非揄扬过实。其立意之高远与想象之丰富,则又是值得称赞的。
“平生”以下十二句,转写苏轼在黄州“往来溪山”,访得“洼樽”,并用酒樽与客对饮。妙在奇峰突起,先写苏轼胸襟。此段第一句用“四海”修饰苏太史,虽是套用习凿齿会见释道安时所说的“四海习凿齿”那句话,但同时更概括了苏轼屡遭贬谪、南北奔波的经历与名重天下的身分(当时的人说苏轼“四海共知霜翼满”),这是切合实际的。紧接着点出“酒浇不下胸崔嵬”。《世说新语·任诞》载:王忱说阮籍胸中的垒块须以酒浇之。“垒块”指心中郁结不平,“崔嵬”而“酒浇不下”,则郁结不平之气更高更大。这就进一步刻画出苏轼的心灵。苏轼认为“士以气为主”,他所推重的是范滂、孔融、李白这样一些人,所以黄庭坚这样写是把握了苏轼的性格特征的。这也正是苏轼与元结的“自许作鼎调盐梅”有相通之处的原因。
接下去转入苏轼在黄州。用“谏疏无路通银台”,进一步写苏轼虽被贬,但心不忘国,只因无路可通,才不得不寄情山水,而于“鹦鹉洲前弄明月”(鹦鹉洲,点明武昌;其地又是弥衡墓的所在)、“江妃起舞袜生埃”,如同黄庭坚在咏水仙花诗中讲的“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盈盈步微月”,这里则用来刻画苏轼诗的“感天地”、“动鬼神”,使女仙也为之起舞。这六句是对苏轼形象的刻画。接着进一步刻画苏轼“步入寒溪”,招得“次山醉魂”,点出“洼樽”,这才与第一段衔接起来。接着又想象苏轼洗掉洼樽上的“尘痕”,把大江这个大“罍”中的美酒,舀入洼樽,再由洼樽中舀出,用来“酌嘉客”。苏轼原诗中,就有“春江绿涨葡萄醅”,黄庭坚说“江作罍”,正是根据苏轼诗来的。这与第一段中写元结的“酌花鸟”,又可互相补充,互相映照。苏轼的“嘉客”中,固有二、三位士大夫,更多的是山中“野老”(见苏辙《武昌九曲亭记》)和渔樵(苏轼《答李端叔书》:“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黄庭坚说“野老争席渔争隈”,不仅写当时情景,更暗示苏轼文章虽好,但不得朝廷重用,只好与渔樵相处。
黄庭坚此诗主要是为苏轼而作,故以浓墨重笔写苏轼。写苏轼既豪放、又平易,既执着、又洒脱,“文章憎命”,然而仍不忘君国,久经迁谪,仍然豁达自如,刻画出苏轼的个性,写得栩栩如生。
接下去,“叙东坡摩挲邓公之铭”(曾国藩《求阔斋读书记》),这是题中应有之笔。苏轼原诗中有“公有妙语留山隈,至今好字除草棘,常恐野火烧苍苔”的句子。黄庭坚则只就苏轼来说,详略得宜,亦见剪裁之妙。邓公名邓润甫,绍圣年间(1094-1098),官至尚书左丞。
最后,即“谪去”至末八句,“叙东坡还京与邓同值玉堂”(《求阔斋读书记》)。其中又可分为几层。
“谪去”句回应“黄州”一段,把苏轼比作贾谊。“归来”指还京,“天摧”一向解为指神宗之死。这是纪事。苏轼在《武昌西山》的第二首中说他自己“欲收暮景返田里,远泝江水穷离堆。还朝岂独羞老病,自叹才尽倾空罍”,心情并不是很好。黄庭坚针对这点,指出“山川悠远莫浪许,富贵峥嵘今鼎来”,这是劝勉之词。联系第一段,即希望苏轼也像元结那样“自许作鼎调盐梅”。当时宋哲宗即位,太后临朝,尽废王安石“新法”,苏轼并不完全同意这种做法。当时有人写诗给苏轼说“遥知丹地开黄卷,解记清波没白鸥”,即劝苏轼隐居。但黄庭坚反以“富贵”来说苏轼,这要联系末两句来看。在末两句中,他指出,苏轼想的并不是“富贵鼎来”,而是“松声在耳”,这是事实,值得深思。他“意不及此(指富贵,或者说‘作鼎调盐梅’)”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坐闲散”时还想写“谏疏”,还朝以后,“富贵鼎来”之时,却反而想着江湖,想着退隐。到底是什么原因,他没有写,也不需要写,因为“文生哀”三字就能传之言外。作者正是在抑扬顿挫中写出“难言之意”的。这也是用“不说出”来写“说不出”之情,是诗的神韵所在。任渊说“山谷诗律妙一世,用意未易窥测”(《山谷诗注》),实则黄庭坚的诗虽“笔势放纵”(《豫章先生传赞》),但前后关联之处,有迹可寻,若能细心玩味其词气,理出脉络,则其用意自明。诗中体现了作者立意之高、尽意之巧。
《次韵吴宣义三径怀友》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化用了孟浩然诗句、《庄子》等句意,又用鸿雁传书事,曲折委婉地抒写了对朋友天各一方音讯难通,岁月催人老去,以及生命短暂的种种伤感,格调颇为沉郁。
此诗作于元丰七年(1084),是一首怀友诗。时诗人监德州德平镇(在今山东德州市东),怀念任宣义郎的吴姓友人,步其诗作原韵而作。

诗人黄庭坚资料

赏析作者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 查看详情>>

诗人黄庭坚作品: 《学故以桃·任世万钧重》 《寄晁元中·楚宫细腰死》 《四休居士诗·富贵何时润髑髅》 《洪范以不合俗人题厅壁二绝句次韵和之》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 《戏赠陈季张·气清语不凡》 《扇·团扇如明月》 《次韵仲车因娄行父见寄之什》 《浪淘沙令·荔枝》 《赠嗣直弟颂·江南十兄弟

《次韵子瞻武昌西山》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