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京师·城雪初消荠菜生》鉴赏

朝代:元代诗人:杨载古诗:到京师·城雪初消荠菜生更新时间:2021-02-17
“城雪初消荠菜生”点出地点和时令。“城”这里指元代京城大都,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在中国古代封建士子们的眼里,京城往往负载着他们的政治希望,仕途的沉浮荣辱往往决定于停驻京师或是离开京师。“初消”指雪刚刚消完,或许还有些残留。但严寒再也不能笼罩大地了,几处丛生的荠菜已经冲破开始酥松的冻土,崭露出勃勃的生机。可能它还很微弱,但在满目萧瑟的初春之际,何一点新绿都是生命勃发的象征,都蕴含着无尽的希望。
“角门深巷少人行”以环境的寂静落寞,说明诗人境况的冷落。元代,儒士的地位、出路和境遇始终是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在起用儒士为官的问题上存在着民族歧视,以及与此有关的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元代的科举又时行时废,科举制度本身又有诸多不利于汉族士子的规定。因此,汉族士子进仕的机会非常有限。诗人自幼博览群书,期待“应有声名达帝前”,但直到四十多岁才以布衣召为国史院编修官。故而初到京师,门前冷落,大有“贫在闹市无人问”之慨。然而,就在这寂寞寥落的偏僻小巷里,突然“柳梢听得黄鹂语”,一声清脆的鸟鸣,从柳梢枝头传了下来,打破了所有的沉寂。黄鹂本无情,此时却有语。“此是春来第一声”把诗人心中那种惊喜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此诗所设之景无一不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的确达到了“景中含意”。“景中含意”也就是情景交融。全诗出语自然,不假雕饰,表面景色清丽,内里情趣盎然,景情相与融合。
《殿前欢·楚怀王》是元代文学家贯云石所创作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通过对屈原平生遭际的沉思,表明自己弃官归隐的人生态度:诗人一方面对屈原的品质表示崇敬,另一方面又认为屈原这样贤能正直的人,不必拘泥于官场,既然举世皆浊,不能实现理想抱负,也不必自沉汨罗江,应该旷达、超脱一些,走归隐之路。此小令对历史人物的深邃思索,厚重、悲壮、激愤、自嘲,正话反说,耐人寻味。
此小令具体创作时间未知。元代文人多数欣赏陶渊明而不愿意效仿屈原,这背后有巨大的隐痛。因为元代政治一直比较混乱和黑暗,如果效仿屈原恐怕天天得有人跳汨罗江。贯云石本出生显贵,祖父官居高位,年方二十便承袭父爵,出任两淮万户达鲁花赤,其后又官至翰林学士,因仕途险恶,只能做出借病弃官的无奈之举。作者是在读完屈原的《离骚》后有感于现实,写下这首小令。

诗人杨载资料

鉴赏作者杨载

杨载(1271-1323)字仲弘。县南琉田村人,后徙蒲城,晚年定居杭州。杨载先祖杨建为浦城人,父杨潜,南宋诸生。杨载生于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幼年丧父,徙居杭州,博涉群书,赵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户部贾国英数荐..... 查看详情>>

诗人杨载作品: 《破砚·彼美端溪石》 《次韵夏仲勉·不喜为文富》 《舟次池阳偕通守周南翁燕表侄陈和卿家席上赠歌者》 《题墨竹为郑尊师》 《题温日观葡萄》 《早朝·掖垣迢递到城回》 《赠惠山圣长老》 《画竹石·林前怪石起参差》 《奉题伯父双峰樵隐》 《赠魏虚舟少府

《到京师·城雪初消荠菜生》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