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哉亭》赏析

朝代:宋代诗人:陈师道古诗:登快哉亭更新时间:2018-01-23
《登快哉亭》一诗开门见山,直写登临所见。首联写近景,描绘城下,见到一条盘旋曲折的江水绕城而流,泉水冲激乱石,哗哗作响。这联是景句,有意创造幽寂静阒的环境,起句与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境地相仿,密合徐州城依汴水、泗水而筑的特点。又以流动的江、泉,在静止的城、石中流淌,动静相衬,加以诗人的视线是从高向下,既有大境,又有小景,将蜿蜒曲折的江水与飞沫四溅的泉水的动态刻画了出来。
次联远望,写山。作者登临是在黄昏,因此在写山时便通过夕阳来衬托。“夕阳”两句描绘了一幅山间落照图:落日刚刚隐没于地平线下,暮霭便在山间升起了。这两句写黄昏山峦如画,诗用流水对,上下呼应,词意流动;“隐地”“依山”造语工巧,形象而具体,富有画面感;动词“隐”“依”二字也用得很切,使客观景物带有主动性,这里用来形容太阳与暮霭,就赋予客观的自然现象以人性。与柳宗元笔下的“苍然暮色,自远而至”(《始得西山宴游记》),境界相近。两句所写,实际上是一个场面,这样分写密合的手法,是江西诗派的特色。
第三联是传颂的名联。诗由黄昏景色,远山暮霭,又捕捉到远处的飞鸟与云朵。“度鸟”二句写空中景物,然而融情于景,寓意深刻。这两句虽是直道眼前所见,但也隐隐透出诗人心境平静、向往自由的意愿。其中不乏令人咀嚼的深意,那横空而过的飞鸟,正是人生匆匆的象征。杜甫诗说:“仰看一鸟过,虚负百年身。”其含义为人生倏忽如鸟过,可与此句同参。陈师道学杜甫诗炼字,在虚词上极费工夫。这两句中的“欲”字及“亦”字,极得神韵。“欲何向”以问语出之,给人以想象;“亦自闲”用肯定句,说云闲,也说自己闲,语意双关,表达诗人悠闲自乐、恬淡寡欲的胸襟与意趣。杜甫诗“水流心不竟,云在意俱迟”(《江亭》),把此种感情表现得很为明朗,而陈师道此联则较含蓄蕴藉。诗取境高远,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从容与淡泊的境地相同,也与杜甫《江亭》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相仿佛,元人方回说“如‘度鸟’‘奔云’之句,有无穷之味”,清朝纪昀也称赞说:“五、六挺拔,此后山神力大处,晚唐人到此,平平拖下矣。”说明了此二句寓意深长,有振起全篇之功。
前三联都写亭上所见,分别描绘水、山、天,由低到高,层次分明,全方位地描摹出野外黄昏的景色,在写景中别具一格。足见诗人观察之仔细,领略之完美。到结尾,诗才点出“登临”,以“兴不尽”概括前面三联,而以家中稚子等自己回去,自己不得不走,表示兴犹未尽,依依不舍。这样写,打破了历来登临诗的布局;最后以情收煞,也反衬景的可爱,以不是自己要回去,特地加重离开时的情感,被方回称赞说:“尾句尤幽邃,此其所以逼老杜也。”这种结法,正是作者有意加重尾句分量,为情造境。
陈师道写景诗往往以孤拔遒劲、情致深远见长,在推敲词句的同时,更注意表现自己对景色的悟性,以发掘自然界独特的美,常常能把自己的情感深沉地注入景物中,体味其中的的真趣。这首诗景物层次井然而摹写生动,展现了其人格境界。清江迤逦,泉流琤琮,暮色降临,鸟飞云奔。此番意象显示了在人世纷纭中悠闲从容、安贫乐道的高尚情趣。全诗苍劲有力,老气横秋,虽不用奇字僻典,然而意兴无穷,纯以气格胜。被纪昀赞为“刻意陶洗,气格老健”。作者这种风格,得力于杜甫,也与陈师道孤傲的性格有关。方回评价说:“全篇劲健清瘦,尾句尤幽邃,此其所以逼老杜也。”正指出了此诗苍劲老健的风格与杜甫诗相近。

《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说出了很多人有会于胸中而没有表达出来的话,作者以浅显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出来。诗人以冷静的态度来体察客观事物,善于把带哲理性的认识写入诗中,显得精深,富有理趣。

诗人陈师道资料

赏析作者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年1月19日)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 查看详情>>

诗人陈师道作品: 《赠寇国宝·承家从昔如君少》 《次韵答晁无斁》 《答寄魏衍·往昔敦朋好》 《送江季恭·正学元非世》 《和苏公洞庭春色》 《僧慧僧利同往南山》 《次韵苏公独酌试药玉滑盏》 《寄张文潜舍人》 《寄潭州张芸叟·去国如前日》 《和黄充出游·诸郎联璧万人看

古诗《登快哉亭》的名句翻译赏析

《登快哉亭》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