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鉴赏

朝代:宋代诗人:张炎古诗: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更新时间:2018-04-12
此词伤离念远。上片写景。空阔高远,是登高所见。先写远景,起两句为倒装句,“山空入海”,乃“倚楼望极”所见。山耸春空,天澄大海,起势十分壮阔。“风急暮潮初”,亦承“倚楼”而来。风急潮生,以景写情,用风、潮状翻腾之思绪,实为生花妙笔。接着写近景,“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在鸠鸟的叫声中,雨不停地下着;一畦畦尚未插秧的水田,从水面上映现着闪动的锄头。勾勒出一幅春天的江南水乡画图。笔锋以细间阔,句工又意新,描绘出了前人作品从来描绘过的春天的境界。“新烟”两句,念及西湖风光之好;“犹记得”两句,则念及旧居之适。“想”字是关键,触景生情,想到了“西湖”的“新烟禁柳”。作者对西湖是十分眷怀的。正如舒岳祥所说:“(张炎)同社稷变置,凌烟废堕,落魄纵饮,北游燕、蓟,上公车,登承明有日矣。一日思江南菰米莼丝,慨然补被而归……”由于作者思念之切、眷恋之深,无时无地不在想,所以,下面承以“犹记得”二句。“记得”由想而来。想是如今,记是过去;想是悬揣之词,记则是确切之念。由昔证今,由今忆昔,虽未点明今昔兴亡之感。而其意妙在不言之中。思念旧游、故居,即怀念故国。正如沈祖棻所说:“依依杨柳,自遗氏视之,与离离禾黍何殊哉?”真是虚笔远扬,宛转关情,清远蕴藉,凄怆缠绵。
下片抒情,纯以咏叹出之。过片“愁余”二字,承上启下,概括全篇;亦收亦纵,曲意不断。“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感叹自己漂泊无定。舒岳祥说他:“不入古杭,扁舟浙水东西,为漫浪游。散囊中千金袋,吴江楚岸,枫丹苇白,一奚童负囊自随。”这里的三句词,正是这种漂流无定的生活的写照。“空自觉”三句,叹自己日愈销减。“围羞带减”,说明自己消瘦了;“影怯灯孤”,写自己的孤寂,而冠以“空自觉”,则见更无人关情及之,进一步叹喟自己的漂泊之苦。“常疑”以下三句,叹别久无书信相来。这三句,句句转换,层层推进,以清空之笔,状沦落之悲。末尾:“书纵远,如何梦也无?”就没有书信相往来反诸无梦,层层深宛。纵观张炎这首词时空组接,一气呵成,笔墨翻腾,意亦纡宛绘景之致,抒情沉挚,道尽游子客中的伤春伤别之情,是词林艺苑的一首佳作。
郑思肖在为张炎词所作的序中云:“吾识张循王孙玉田先辈,喜其三十年汗漫南北数千里,一片空狂怀抱,日日化雨为醉……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飘飘微情,节节弄拍,嘲明月以谑乐,卖落花而陪笑,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锦绣山水,犹生清响。”这首《渡江云》,即如是之词作。
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https://www.gushilai.com/gushi/dujiangyunshanyinjiukeyizaifengc30.html
《思佳客·题周草窗武林旧事》是宋末词人张炎创作的一首词。该词围绕临安(今杭州)与西湖来写,上片说临安盛日都成梦影,下片抒发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表达出作者对国仇家恨的痛楚之情。全词多用典故,表述了作者眷恋故土、哀伤亡国的深挚情意,词意蕴藉而畅达,平淡而又深远。
周草窗即周密,张炎当年好友,其二人与王沂孙、蒋捷并称“宋末四大家”。《武林旧事》是周密在宋亡之后所写的一本笔记,记录了南宋的一些旧事,其中不仅包含南宋都城临安百余年间的风土人情,还收录了很多历史典故。而在第九卷中,记述了绍兴二十一年(1151)十月,宋高宗驾临张炎六世祖张俊府邸一事,写当时张府为迎圣驾,大摆御筵,场面甚是奢华隆重。张炎在颠沛流离、潦倒不堪之时读此文,触动了心中愁思,引发了无限感触,于是写下该词。

诗人张炎资料

鉴赏作者张炎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人,祖籍秦州成纪。贵族后裔。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 查看详情>>

诗人张炎作品: 《减字木兰花·锁香亭榭》 《法曲献仙音·题姜子野雪溪图》 《瑶台聚八仙/新雁过妆楼·余昔有梅影词今重为模写》 《探芳信·西湖春感寄草窗。别本作次周草窗韵》 《木兰花慢·水痕吹杏雨》 《声声慢·门当竹径》 《浣溪沙·犀押重帘水院深》 《三姝媚·芙蓉城伴侣》 《水龙吟·春晚留别故人》 《浪淘沙·香雾湿云环

《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