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蔡泽列传》创作背景

朝代:两汉诗人:司马迁文言文:范雎蔡泽列传更新时间:2018-09-03
《范雎蔡泽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史记》列传之一,讲诉了历史上先后在秦国为相的范雎、蔡泽二人的历史故事。范雎是魏国人,蔡泽是燕国人,此二人皆是能言善辩之士,但早期皆不得重用,屡遭挫折。后来都前往秦国谋求机遇,最终凭借自己出众的才能,获得秦昭王的赏识,官至秦相,功成名就。
范雎,魏国人,字叔。他游说诸侯,希望为魏王做事,但家境贫寒自己无法支持这项事业,就先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
  须贾为魏昭王出使齐国,范雎随从前往。在齐国逗留了几个月,没有什么结果。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口才了得,就派人赏赐范雎黄金十斤以及牛肉美酒,范雎推辞不敢接受。须贾知道了这件事,非常愤怒,认为范雎把魏国秘密出卖给了齐国,所以才得到这种馈赠。他让范雎收下牛肉美酒,还回黄金。回到魏国后,须贾心里恼怒范雎,就把这件事报告给魏国国相。魏国国相,是魏国公子之一,叫魏齐。魏齐听后大怒,命令亲信笞打范雎,肋骨被打折牙齿被打掉,范雎假装死去,然后被用席子卷住扔在厕所里。宾客喝醉后,轮番往范雎身上撒尿,以此侮辱惩一警百,让别人不准再乱说。范雎在席子里悄悄对看守说:“您如果能救出我,日后必定重谢。”于是看守请示出去扔掉席子里的死人。魏齐喝醉了,就说:“可以。”范雎得以被救出。后来魏齐后悔,又派人搜寻范雎。魏国人郑安平听到这件事,于是带着范雎逃跑了,他们藏匿起来,范雎改了姓名叫张禄。
  就在那个时候,秦昭王派使臣王稽到了魏国。郑安平假装当差役,侍奉王稽。王稽问他:“魏国有可以跟我一起去西边的贤能人士吗?”郑安平回答说:“我的同里有位张禄先生,想求见您,谈谈天下大事。不过他有仇人,不敢白天求见。”王稽说:“夜里你跟他一起来吧。”郑安平就在夜里带着张禄来拜见王稽。两人话还没谈明,王稽就知道范雎贤能,便对他说:“先生请在三亭冈的南边等我。”于是按私下约定离开了魏国。
  王稽辞别魏国后,载着范雎进入了秦国。到湖邑时,望见有一队车马从西边过来。范雎问:“那边过来的是谁?”王稽答道:“秦国国相穰侯去东边巡视县邑。”范雎说:“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厌恶各诸侯国的门客,这次恐怕要侮辱我,我先暂且躲藏在车里。”不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慰劳王稽,因而停下车问:“关东有什么变化吗?”王稽答道:“没有。”穰侯又对王稽说:“使臣先生该不会带着诸侯门客一起回来吧?这种人没有用处,只会扰乱别人的国家罢了。”王稽回答说:“不敢带。”两人随即告别而去。范雎对王稽说:“我听说穰侯是个智谋之士,但后知后觉,刚才他怀疑车中藏着人,忘记了搜查。”于是范雎下车跑掉,说:“穰侯必定后悔没有搜查。”走了十余里,穰侯果然派骑兵回来搜查车里,没发现人,这才作罢。王稽于是与范雎进了咸阳。
  王稽向秦王报告出使情况后,趁机进言道:“魏国有个张禄先生,是天下难得的能言善辩之士。他说‘秦王的国家已经比层叠的卵还要危急,采用我则可安全,但不能用书信传达’。所以臣把他载到秦国来。”秦王不信,只让范雎住客舍、吃粗劣饭食。等待任命一年多。当时,秦昭王已经即位三十六年,南面夺取了楚国的鄢、郢,楚怀王在秦国被囚禁而死。东面攻破了齐国,齐湣王曾经称帝,后来取消了。还多次围攻韩、赵、魏三国。厌恶天下能言善辩之人,从不听信。
穰侯,华阳君,是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而泾阳君、高陵君都是昭王的同胞弟弟。穰侯当国相后,三人升任将军,有封赐的领地,由于宣太后的缘故,他们的私家财富超过了王室。穰侯担任秦国将军后,又想越过韩国魏国攻打齐国的纲寿,想借此扩大其封地陶邑。于是范雎上书说:
  臣听说圣明的君主推行政事,有功劳的人不可以不给奖赏,有才能的人不可以不授官职,劳苦大的人俸禄多,功绩多的人爵位高,能管众多事务的人官职大。所以没有才能的不敢担当官职,有才能的也不会被埋没。假使您认为臣的话可用,希望您推行并进一步实现这种主张;如果认为臣的话不可用,那么长久留住臣没有用啊。话说:“庸碌的君主奖赏宠爱的人而惩罚厌恶的人;圣明的君主就不这样,奖赏必定因有功而施加,刑罚必定因为有罪而决断。”如今臣的胸膛不足以抵挡弓箭,腰也承受不了斧钺,怎么敢用不明确的事情来试探大王呢?虽然大王因为臣是个微贱的人而加以轻蔑,难道就不重视推荐臣的人一心为王未曾反复吗?
  况且臣听说周室有砥砨,宋国有结绿,魏国有县藜,楚国有和氏璞玉,这四件宝物,土地孕育了它们,精良的工匠却错失了它们,但终究成为天下的名贵器物。那么圣明君主所抛弃的人,难道就不能够使国家强大吗?
  臣听说善于增加家财的人从国家取利;善于增强国家的人从诸侯国取利。天下有了圣明的君主那么诸侯就不得独自增强,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掌握了割舍与促进的道理啊。高明的医生能知道病人的生死,圣明的君主能洞察事情的成败,有利就实行,有害就舍弃,有疑惑就稍加尝试,即使舜和禹死而复生,也不能改变这种方略。至深的话语,臣不敢写在书信上,浅露的话又不值得您一听。想来是臣愚笨而不符合大王的心意吧?还是推荐臣的人微贱而不值得采用呢?如果不是这样,臣希望您赐给少许游览观赏的时间,拜见您一次。如果一次谈话没有效果,我请求受死刑。
  于是秦昭王心中大悦,便向王稽表示了歉意,让他派车去征召范雎。
  于是范雎才得以在离宫拜见秦昭王,他假装不知道内宫的通道往里走。这时恰巧秦昭王出来,宦官发了怒,驱赶范雎,喝斥道:“大王来了!”范雎故意乱嚷着说:“秦国哪里有王?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罢了。”想要感化激怒秦昭王。秦昭王走过来,听到范雎正与宦官争吵,便上前迎接,并道歉说:“寡人早该亲身向您请教了,正好义渠的事情紧迫,寡人早晚都要向太后请示,现在义渠的事情已经结束,寡人才有机会向您请教。寡人糊涂、不聪敏,现特向您敬作为宾主的礼仪。”范雎还礼辞让。当天看到范雎谒见秦昭王的群臣,没有一个不立马换了脸色。
  秦昭王屏退左右,宫中空虚无人。秦昭王跽着向范雎请教:“先生要以什么赐教寡人?”范雎说:“嗯嗯。”停了一会,秦昭王又跽着象范雎请教:“先生要以什么赐教寡人?”范雎说:“嗯嗯。”像这样询问了三次。秦昭王跽着说:“先生终究不赐教寡人了吗?”范雎说:“不敢这样。臣听说从前吕尚遇到周文王时,只是个渭水边上钓鱼的渔夫罢了。像他们这种关系,属于交情生疏。但文王听完他的一席话便任命为太师,并用车载着他一起回宫,是因为他的话说得深远。因此文王便得到吕尚的辅佐而终于称王于天下。假使当初文王疏远吕尚而不与他深谈,这样周朝就没有做天子的德望,而文王、武王也就无人辅佐来成就他们统一天下的大业了。如今臣是个寄居异国他乡的臣子,与大王交情生疏,而所希望陈述的都是匡正国君的大事,处在大王与亲人骨肉之间,希望效力忠心但不知大王心里的想法。这就是大王连续三次询问而臣不敢回答的原因。臣并非害怕什么而不敢说。臣知道在您陈述主张明天就可能伏罪受死,然而臣决不敢逃避。如果大王采信臣的话,那么死不不足以做臣的祸患,流亡不足以做臣的忧愁,就算漆身生癞披发做疯子也不足以做臣的耻辱。况且五帝圣明终不免死去,三王仁爱终不免死去,五伯贤能终不免死去,乌获、任鄙力大终不免死去,成荆、孟贲、王庆忌、夏育勇猛终不免死去。死亡,是每个人必不可免的。在必然的形势下,能对秦国有少许补益,这是臣最大的愿望,臣有什么可担忧的呢!伍子胥被装在口袋里逃出了昭关,夜里赶路白天隐匿,走到陵水,吃的都没有了,只好爬着行走,裸出上身叩着头,鼓起肚皮吹笛子,在吴国街市上行乞讨饭,最终振兴了吴国,使阖闾封伯。假使臣能像伍子胥一样极尽智谋,就算被囚禁起来,终身不再见大王,这样臣的主张实行了,臣又有什么可担忧呢?过去箕子、接舆漆身生癞,披发装疯,对君主毫无益处。假使臣也跟箕子有同样的遭遇,可是能够对臣认为贤能的君主有所补益,这是臣最大的荣幸,臣又有什么可耻辱?臣所害怕的,只是怕臣死后,天下看见臣为君主尽忠反而身死,因此闭口停步,不肯往秦国来罢了。现在您在上面害怕太后的威严,在下面被奸佞臣子的姿态所迷惑,住在深宫里面,离不开左右近臣的把持,终身迷惑不清,也没人帮助您辨出邪恶。从大了说国家覆亡,从小处说您孤立无援岌岌可危,这才是臣所害怕的。至于穷困、屈辱之类的事情,处死、流亡之类的忧患,臣不敢害怕。如果臣死了而秦国得以大治,这是臣的死比活更有意义。”秦昭王跽着说:“先生这是什么话呢!秦国偏僻幽远,寡人愚笨不肖,先生竟屈尊来到这里,这是上天恩准寡人烦劳先生来保存先王的宗庙啊。寡人能受到先生的教诲,这正是上天眷顾先王,而不抛弃他们的后代啊。先生怎么说这样的话!事情无论大小,上至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悉数指教寡人,不要再怀疑寡人了。”范雎听了后跪拜,秦昭王也跪拜。
范雎说:“大王的国家,四面都是坚固要塞,北面有甘泉、谷口,南面环绕着泾水、渭水,右边是陇山、蜀道,左边是函谷关、肴阪山,雄师百万,战车千辆,有利就进攻,不利就退守,这是据以建立王业的地方啊。民众不敢因私事而争斗却勇敢地为公事而作战,这是据以建立王业的民众啊。大王同时有这两个因素。凭着秦国士兵的勇猛,战车的众多,去制伏诸侯,就如同放出韩国卢犬去捕捉跛足的兔子,建立霸业是完全能办到的,可是群臣却配不上其官位。到现今闭关已经十五年,之所以不敢向崤山以东进兵,是因为穰侯为秦国出谋划策不竭尽忠心,而大王的计策也有失误啊,”秦昭王跽着说:“寡人愿意听一听失策之处。”
  可是范雎发觉周围有不少偷听的人,心里惶恐,不敢谈宫内的事,就先谈外交事务,借以观察秦王的态度。于是进言:“穰侯越过韩、魏两国去进攻齐国纲寿,这不是好计策。出兵少不能损伤齐国,出兵多则会损害秦国。我猜大王的计策,是想少出兵而让韩、魏两国遣兵协同,这就违背情理了。现在明白与这两个国并不亲善,却要越过其国境去进攻,可行吗?这在计策上太疏忽了。况且先前齐湣王向南攻打楚国,攻破楚军斩杀楚将,开辟了千里领地,可是齐国连尺寸土地也没得到,难道是不想得到土地吗,是形势迫使它不可能占有啊。各诸侯看到齐国已经疲惫困顿国力大衰,国君与臣属又不和,便发兵进攻齐国,结果大败齐国。齐国将士受辱溃不成军,都责怪齐王,说:‘策划攻打楚国的是谁?’齐王说:‘是田文策划的。’于是齐国大臣发动叛乱,田文逃亡出走。由此可见齐国大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它耗尽兵力攻打远方的楚国反而使韩、魏两国从中获得厚利。这就叫做把兵器借给强盗,把粮食送给窃贼啊。大王不如结交远邦而攻伐近国,这样攻取一寸土地就成为您的一寸土地,攻取一尺土地也就成为您的一尺土地。如今放弃近国而攻打远邦,不也太荒谬了吗?再说,过去中山国领土有方圆五百里,赵国独自把它吞并了,功业建成,名声高杨,利益到手,天下没有谁能侵害它。现在韩、魏两国,地处中原是天下的中心部位,大王如果打算称霸天下,就必须先亲近中原国家把它作为掌握天下的关键,以此威胁楚国、赵国。楚国强大您就亲近赵国,赵国强大您就亲近楚国,楚国、赵国都亲附您,齐国必然恐惧了。齐国恐惧,必定低声下气拿出丰厚财礼来奉事秦国。齐国亲附了秦国,那么韩、魏两国便乘势可以收服了。”昭王说:“我早就想亲近魏国了,可是魏国是个翻云覆雨变化无常的国家,我无法同它亲近。请问怎么才能亲近魏国?”范雎回答道:“大王可以先说好话送厚礼来靠拢它,不行的话,就割让土地收买它;再不行,寻找机会发兵攻打它。”昭王说:“我就恭候您的指教了。”于是授给范雎客卿官职,同他一起谋划军事。终于听从了范雎的谋略,派五大夫绾带兵攻打魏国,拿下了怀邑。两年后,又夺取了邢丘。
  客卿范雎后来又劝说昭王道:“秦、韩两国的地形,犬牙交错简直就像交织的刺绣一样。秦国境内伸进韩国的土地,就如同树干中生了蛀虫,人身内患了心病一样。天下的形势没有变化就罢了,一旦发生变化,给秦国造成祸患的还有谁能比韩国大呢?大王不如拢往韩国。”昭王说:“我本来就想拢住韩国,可是韩国不听从,对它该怎么办才好?”范雎回答道:“韩国怎么能不听从呢?您进兵去攻荥阳,那么韩国由巩县通成皋的道路被堵住;在北面切断太行山要道,那么上党的军队就不能南下。大王一旦发兵进攻荥阳,那么韩国就会被分割成三块孤立的地区。韩国眼见必将灭亡,怎么能不听从呢?如果韩国服帖了,那么就可乘势盘算称霸的事业了。”昭王说:“好的。”就准备派使臣到韩国去。
  范雎一天比一天得到秦昭王信任,转眼间受到秦昭王的信用就有几年了,一次范雎请求昭王在闲暇方便之时进言议事说:“我住在山东时,只听说齐国有田文,从没听说齐国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华阳君以及高陵君、泾阳君,从没听说秦国有秦王。独掌国家大权的称做王,能够兴利除害的称做王,掌握生杀予夺权势的称做王。如今太后独断专行毫无顾忌,穰侯出使国外从不报告,华阳君、泾阳君等惩处断罚随心所欲,高陵君任免官吏也从不请示。这四种权贵凑在一起而国家却没有危险,那是从来没有过的。人们处在这四种权贵的统治下,就是我所说的没有秦王啊。既然如此,那么大权怎么能不旁落,政令又怎么能由大王发出呢?我听说善于治国的,就是要在国内使自己的威势牢固而对国外使自己的权力集中。穰侯的使臣操持着大王的重权,对诸侯国发号施令,他又向天下遍派持符使臣订盟立约,征讨敌方,攻伐别国,没有谁不敢听命。如果打了胜仗,夺取了城地就把好处归入陶邑,国家一旦遭到困厄他便可在诸侯国中用事;如果打了败仗就会让百姓怨恨国君,而把祸患推给国家。有说:‘树上结果太多就要压折树枝,树枝断了就会伤害树心;封地城邑太大就要危害国都,抬高臣属就会压抑君主。’从前崔杼、淖齿在齐国专权,崔杼射中齐庄公的大腿并杀死了他,淖齿抽了齐湣王的筋又把他悬吊在庙梁上,一夜就吊死了。李兑在赵国专权,把赵武灵王囚禁在沙丘的宫里,一百天被困饿而死。如今我听说秦国的太后、穰侯专权,高陵君、华阳君和泾阳君相帮同,最终是不要秦王的,这也就是淖齿、李兑一类的人物啊。再说夏、商、周三代亡国的原因,就是君主把大权全都交给宠臣,恣意饮酒纵情游猎,不理朝政。他们授权任职的宠臣,一个个妒贤嫉能,瞒上欺下,谋取私利,从不为君主考虑,可是君主又不醒悟,因此丧失了自己的国家。如今秦国从小乡官到各个大官吏,再到大王的左右侍从,没有一个不是相国穰侯的亲信。我看到大王在朝廷孤单一人,我暗自替您害怕,在您之后,拥有秦国的怕不是您的子孙了。”昭王听了这番话如梦初醒大感惊惧,说:“说得对。”于是废弃了太后,把穰侯、高陵君以及华阳君、泾阳君驱逐出国都。秦昭王就任命范雎为相国。收回了穰侯的相印,让他回到封地陶邑去,由朝廷派给车子和牛帮他拉东西迁出国都,装载东西的车子有一千多辆。到了国都关卡,守关官吏检查他的珍宝器物,发现珍贵奇异的宝物比国君之家还要多。
  秦昭王把应城封给范雎,封号称应侯。这个时候,是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
  范雎做了秦国相国之后,秦国人仍称他叫张禄,而魏国人对此毫无所知,认为范雎早已死了。魏王听到秦国即将向东攻打韩、魏两国的消息,便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得知须贾到了秦国,便隐蔽了相国的身分改装出行,他穿着破旧的衣服偷空步行到客馆,见到了须贾。须贾一见范雎不禁惊愕道:“范叔原来没有灾祸啊!”范雎说:“是啊。”须贾笑着说:“范叔是来秦国游说的吧?”范雎答道:“不是的。我前时得罪了魏国宰相,所以流落逃跑到这里,怎么能还敢游说呢!”须贾问道:“如今你干些什么事?”范雎答道:“我给人家当差役。”须贾听了有些怜悯他,便留下范雎一起坐下吃饭,又不无同情地说:“范叔怎么竟贫寒到这个样子!”于是就取出了自己一件粗丝袍送给了他。须贾趁便问道:“秦国的相国张君,你知道他吧。我听说他在秦王那里很得宠,有关天下的大事都由相国张君决定。这次我办的事情成败也都取决于张君。你这个年轻人有没有跟相国张君熟悉的朋友啊?”范雎说:“我的主人很熟悉他。就是我也能求见的,请让我把您引见给张君。”须贾很不以为然地说:“我的马病了,车轴也断了,不是四匹马拉的大车,我是决不出门的。”范雎说:我愿意替您向我的主人借来四匹马拉的大车。”
范雎回去弄来四匹马拉的大车,并亲自给须贾驾车,直进了秦国相府。相府里的人看到范雎驾着车子来了,有些认识他的人都回避离开了。须贾见到这般情景感到很奇怪。到了相国办公地方的门口,范雎对须贾说:“等等我,我替您先进去向相国张君通报一声。”须贾就在门口等着,拽着马缰绳等了很长时间不见人来,便问门卒说:“范叔进去很长时间了不出来,是怎么回事?”门卒说:“这里没有范叔。”须贾说:“就是刚才跟我一起乘车进去的那个人。”门卒说:“他就是我们相国张君啊。”须贾一听大惊失色,自知被诓骗进来,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托门卒向范雎认罪。于是范雎派人挂上盛大的帐幕,召来许多侍从,才让须贾上堂来见。须贾见到范雎连叩响头口称死罪,说:“我没想到您靠自己的能力达到这么高的尊位,我不敢再读天下的书,也不敢再参与天下的事了。我犯下了应该煮杀的大罪,把我抛到荒凉野蛮的胡貉地区我也心甘情愿,让我活让我死只听凭您的决定了!”范雎说:“你的罪状有多少?”须贾连忙答道:“拔下我的头发来数我的罪过,也不够数。”范雎说:“你的罪状有三条。从前楚昭王时申包胥为楚国谋划打退了吴国军队,楚王把楚地的五千户封给他作食邑,申包胥推辞不肯接受,因为他的祖坟安葬在楚国,打退吴军也可保住他的祖坟。现在我的祖坟在魏国,可是你前时认为我对魏国有外心暗通齐国而在魏齐面前说我的坏话,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当魏齐把我扔到厕所里肆意侮辱我时,你不加制止,这是第二条罪状。更有甚者你喝醉之后往我身上撒尿,你何等的忍心啊?这是第三条罪状。但是你之所以能不被处死,是因为从今天你赠我一件粗丝袍看还有点老朋友的依恋之情,所以给你一条生路,放了你。”于是辞开须贾,结束了会见。随即范雎进宫把事情的原委报告了昭王,决定不接受魏国来使,责令须贾回国。
  须贾去向范雎辞行,范雎便大摆宴席,请来所有诸侯国的使臣,与他同坐堂上,酒菜饭食摆设得很丰盛。而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一槽草豆掺拌的饲料,又命令两个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像马一样喂他吃饲料。范雎责令他道:“给我告诉魏王,赶快把魏齐的脑袋拿来!不然的话,我就要屠平大梁。”须贾回到魏国,把情况告诉了魏齐,魏齐大为惊恐,便逃到了赵国,躲藏在平原君的家里。
  范雎担任了秦相之后,王稽曾经对范雎说:“事情不可预知的有三件,毫无办法的也有三件。君王说不定那一天死去,这是不可预知的第一件事情。您突然死去,这是不可预知的第二件事情。假使我突然去,这是不可预知的第三件事情。如果君王有一天死去了,您即使因我没被君王重用而感到遗憾,那是毫无办法的。如果您突然死去了,您即使为还未报答我而感到遗憾,也是毫无办法的。假使我突然死去了,您即使因不曾及时推荐我而感到遗憾,也是毫无办法的。”范雎听了闷闷不乐,就入宫向秦王进言说:“不是王稽对秦国的忠诚,就不能把我带进函谷关;不是大王的贤能圣明,就不能使我如此显贵。如今我的官位做到了相国,爵位已经封到列候,可是王稽还仅是个谒者,这该不是他带我进关的本意吧。”秦昭王便召见了王稽,任命他做河东郡守,并且允许他三年之内可以不向朝廷汇报郡内的政治、经济情况。范雎又向秦昭王举荐曾保护过他的郑安平,昭王便任命郑安平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发家里的财物,用来报答所有那些曾经帮助过他而处境困苦的人。凡是给过他一顿饭吃的小恩小惠他是必定报答的,而瞪过他一眼的小怨小仇他也是必定报复的。
  范雎任秦相的第二年,也就是秦昭王四十二年(前265),秦国向东进攻韩国的少曲和高平,拿下了这两个城邑。
  秦昭王听说魏齐藏在平原君的家里,想替范雎一定报这个仇,就假装交好写了一封信给平原君说:“我久闻您为人有高尚的道德情义,希望跟您交个像平民百姓一样无拘无束的知心朋友,您肯光临我这里小住几日的话,我愿同您开怀畅饮十天。”平原君本就畏惧秦国,看了信又认为秦昭王真的有意交好,便到秦国见了秦昭王。昭王陪着平原君宴饮了几天,便对平原君说:“从前周文王得到吕尚尊他为太公,齐桓公得到管夷吾尊他为仲父,如今范先生也是我的叔父啊。范先生的仇人住在您家里,希望您派人把他的脑袋取来;不然的话,我就不让您出函谷关。”平原君说:“显贵了还要交低贱的朋友,是为了不忘低贱时的情谊;豪富了还要交贫困的朋友,是为了不忘贫困时的友情。魏齐,是我的朋友,即使他在我家,我也决不会把他交出来,何况现在他根本不在我家呢。”昭王又给赵国国君写了一封信说:“大王的弟弟在我秦国这里,而范先生的仇人魏齐就在平原君家里。大王派人赶快拿他的脑袋来;不然的话,我要发动军队攻打赵国,而且不把大王的弟弟放出函谷关。”赵孝成王看了信就派士兵包围了平原君的家宅,危急中,魏齐连夜逃出了平原君家,见到了赵国宰相虞卿。虞卿估计赵王不可能说服,就解下自己的相印,跟魏齐一起逃出了赵国,两人抄小路奔逃,想来想去几个诸侯国都没有能急人之难而可以投靠的人,就又奔回大梁,打算通过信陵君投奔到楚国去。信陵君听到了这个消息,由于害怕秦国找上门来,有些犹豫不决不肯接见他们,就向周围的人说:“虞卿这个人怎么样?”当时侯嬴也在旁边,就回答说:“人固然很难被别人了解,可了解别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个虞卿脚踏草鞋,肩搭雨伞,远行而到赵国,第一次见赵王,赵王赐给他白璧一对,黄金百两;第二次见赵王,赵王任命他为上卿;第三次见赵王,终于得到相印,被封为万户侯。当前,天下人都争着了解虞卿的为人。魏齐走投无路时投奔了虞卿,虞卿根本不把自己的高官厚禄看在眼里,解下相印,抛弃万户侯的爵位而与魏齐逃走。能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来投奔您,您还问‘这个人怎么样’。人固然很难被别人了解,了解别人也实在不容易啊!”信陵君听了这番话分明有讥讽自己的意味深感惭愧,赶快驱车到郊外去迎接他们。可是魏齐听到的是信陵君当初不大肯接见他的消息,便一怒之下刎颈自杀了。赵王得知魏齐自杀身亡,终于取了他的脑袋送到秦国。秦昭王这才放平原君回赵。
  昭王四十三年(前264),秦国进攻韩国的汾陉,夺取了它,并在靠着黄河边上的广武山筑城。
  五年之后,昭王采用应侯的谋略,施行反间计使赵国大上其当,赵国因为这个缘故,让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代替廉颇统帅军队。结果秦军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进而围攻邯郸。此后不久应侯与武安君白起结下了怨仇,就向昭王进谗言而把白起杀了。于是昭王任用郑安平,派他领兵攻打赵国。郑安平在战场上反被赵军团团围住,情况危急,他带领二万人投降了赵国。对此应侯自知罪责难逃,就跪在草垫上请求惩处治罪。按照秦国法令,举荐了官员而被举荐的官员犯了罪,那么举荐人也同样按被举荐官员的罪名治罪。这样应侯应判逮捕父、母、妻三族的罪刑。可是秦昭王恐怕伤害了应侯的感情,就下令国都内:“有敢于议论郑安平事的,一律按郑安平的罪名治罪。”同时加赏相国应侯更为丰厚的食物,来使应侯安心顺意。此后二年,王稽做河东郡守,曾与诸侯有勾结,因犯法而被诛杀。为此,应侯一天比一天懊丧。
  后来,有一天昭王上朝时不断叹息,应侯走上前去说:“我听说‘人主忧虑是臣下的耻辱,人主受辱是臣下的死罪’。今天大王当朝处理政务而如此忧虑,我请求治我的罪。”昭王说:“我听说楚国的铁剑锋利而歌舞演技拙劣。这个国家的铁剑锋利那么士兵就勇敢,它的歌舞演技拙劣那么国君的谋计必定深远。心怀深远的谋略而指挥勇敢的士兵,我恐怕楚国要在秦国身上打算盘。办事不早作准备,就不能够应付突然的变化。如今武安君已经死去,而郑安平等人叛变了,国内没有能征善战的大将而国外敌对国家很多,我因此忧虑。”昭王说这番话意思是激发鼓励应侯。而应侯听了却感到恐惧,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蔡泽得知这种情况,便从燕国来到秦国。

诗人司马迁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查看详情>>

诗人司马迁作品: 《项羽本纪赞》 《孔子世家赞》 《孙子传》 《韩信始为布衣时》 《傅靳蒯成列传》 《屈原列传·屈原者》 《苏秦列传》 《韩世家》 《毛遂自荐》 《曹相国世家

《范雎蔡泽列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