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三十年来麋鹿踪》赏析

朝代:明代诗人:文征明古诗:感怀·三十年来麋鹿踪更新时间:2019-01-16
“三十年来麋鹿踪”一句概括了文征明前半生浪迹江湖的生活。苏轼贬黄州作《赤壁赋》云:“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这种生活虽不富贵,但有淡泊自甘,闲适自在之乐。“若为老去人樊笼”一句则表现出深刻的思想矛盾。一方面他已经应试得官职,这并不是一厢情愿的强加,说明诗人人世出仕之心未泯;另一方面他又感到若有所失,想起像是背道而驰似的。显然,待诏翰林的文征明,这时已是悔恨代替了如意。觉得“老去人樊笼”,是办了一件错事,弄得前功尽弃。
“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二句以景语承上句抒慨,其间融入了范蠡和张翰的故事。一正用,一反用,诗人本来梦想如范蠡一样潇洒度日,却为名爵所羁,落得秋风万里,两鬓萧瑟。可见这一联全是虚拟之景。
“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二句继续写悔恨的心情和不称意的处境,是全诗警策所在。“远志”名义颇寓豪情,而其实只是一种“小草”,本无在山出山的区别。诗人用《世说新语》郝隆的名言巧妙地将此物名实分属,写作“远志出山成小草”。就综合了“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杜甫《佳人》),这两种意思,意言一念之差,可以使一个人的名节受到很大亏损。“神鱼失水困沙虫”,与俗语“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同义。在庸俗势力的包围下,高尚没有用武之地。这两句既有对上层社会的厌恶,也有对个人失策的反省。当然是有感而发的,可见文征明待诏翰林的处境,比李白待诏翰林时的处境,也好不了多少。
“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东方朔官至太中大夫,在朝廷其实也不顺心,只能自称避世金马门,多以诙谐调笑自遣。而诗人以白首待诏,似又不能如东方自寻开心,故末句云云。
读竟全篇,可见文征明在应试求职之前,曾对步人仕途有过良好的愿望,是抱着试一试的机会主义态度。殊不知官场比他所想要复杂得多,他便很快的失望了。这时已有进退失据之感。正是这种矛盾尴尬的状况,使他写成这篇言志感怀之作。诗中多用昔人故事,只因情与境会,故信手拈来,皆成妙谛。
《送岳季方还京》是明代大臣郭登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是送别好友岳季方还京复职所做,前八句写久谪思归之情,声酸词苦,为全篇定调;中间八句点题,岳季方一人还京,而自己则继续羁留边州,为友人还京所喜,又为自己而悲;最后四句抒写谪居边州的境况和谪居已久的悲怆情怀。全诗语言通俗,引典恰当,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
作者郭登是明代英宗朝武臣,屡有战功。瓦刺军俘英宗后大肆入侵,他以破敌有功封定襄伯。英宗复辟后,谪戍甘州(甘肃张掖)。岳季方是作者的朋友,因忤权幸贬谪肃州(甘肃酒泉),成化初年(1465),岳季方复官修撰。本篇即写于岳季方还京复职之时。

诗人文征明资料

赏析作者文征明

文征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 查看详情>>

诗人文征明作品: 《梨花·剪水凝霜妒蝶裙》 《病中辱履仁过访》 《八月六日书事》 《秋怀·零露瀼瀼陨玉柯》 《戊午元旦》 《有感·老臣自处危疑地》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 《寄宜兴杭道卿》 《过扬州登平山堂》 《甲寅除夜杂书

《感怀·三十年来麋鹿踪》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