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白日每不归》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陈子昂古诗:感遇诗·白日每不归更新时间:2020-02-15
开头两句“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归,指太阳回到人间,光照大地。青阳,春天的别称。两句意思是说:“光明的太阳总不回人间,春天已经到了暮春季节。”表现出伤春之情。接着三、四句:“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林卧,卧于林下,意谓退隐。无始,指大自然。道家认为万物起于混沌,有生于无,所以大自然无始无终,自在无穷。这两句是说作者望着茫茫大地,想起了归隐,希望能通过观察宇宙,领悟妙道。五、六句:“众芳委时晦,鶗鴂鸣悲耳”。委,委弃,凋谢。时晦,时节已晚。鶗鴂,即杜鹃鸟,古人认为杜鹃一叫,所有的花都开始凋谢了。屈原《离骚》有“恐鶗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之句。这两句说百花都在这个时节凋谢了,杜鹃鸟发出了声声悲鸣。进一步抒发了伤春之情。最后两句:“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鸿荒,指混沌初开的太古之世。巢居子,即传说中尧时的隐士巢父,他在树上筑巢而居,尧曾经想把天下让给他,被他拒绝了。这两句是说:“远古的浑朴世风已经衰颓,谁还能认识高士巢父?”表示对隐士高人的怀念。全诗表面意思是伤春惜时,实际意思是伤时叹世,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失望。
《感遇·圣人不利己》是唐代杰出诗人陈子昂的组诗《感遇三十八首》的第十九首。此诗批评武则天劳民伤财大规模兴建佛像寺庙,既不符合圣贤之君尚俭爱民的美德,也有违佛家清静为本的宗旨。

诗人陈子昂资料

鉴赏作者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则天重视,授..... 查看详情>>

诗人陈子昂作品: 《观荆玉篇》 《感遇诗·玄蝉号白露》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 《群公集毕氏林亭》 《感遇诗·吾观昆仑化》 《田光先生·自古皆有死》 《感遇诗·白日每不归》 《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因酬晖上人独坐山亭有赠》 《宿襄河驿浦·沿流辞北渚》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古诗《感遇诗·白日每不归》的名句翻译赏析

《感遇诗·白日每不归》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