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晋阳故城书事》创作背景

朝代:元代诗人:元好问古诗:过晋阳故城书事更新时间:2017-08-28
《过晋阳故城书事》是金朝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是元好问的早年作品,他登悬瓮山望见晋阳故城,深深感慨于北宋统治者毁灭晋阳在防御外患上的失策,指斥和谴责了其破坏带给人民的灾难。全诗曲折往复,词语慷慨,气势雄放,抒发了作者强烈反对战争的情怀。
这首诗写于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作者南渡黄河之前。此年二月,蒙元兵曾围攻太原。宋初对北汉首都晋阳发动围攻,双方伤亡惨重。北汉主刘继元降宋,宋太宗焚晋阳。在故城东北筑新城,即今太原市之前身。元好问登上悬瓮山,眼望晋阳故城,目睹残垣断壁,写下了此首诗。
注释
①惠远祠:即晋祠,北宋熙宁中称晋祠为惠远祠。
②西山:指晋祠背后的悬瓮山。
③中原北门:晋阳是北方重镇,是中原地区的北大门。
④想见:想见当时晋阳城巍巍高耸插入云端。
⑤望川亭:在晋祠圣母殿后悬瓮山巅,北齐时所建。
⑥系舟山:在太原市北百余里。
⑦薛王:即刘继元,刘承钧养子,本姓薛,即王位后称薛王,公元979年降宋。
⑧大夏门:晋阳城北门之一。太原古称大夏,故名。
⑨唐明村:即唐明镇,今太原市旧城街以北至西羊市一带。
⑩巨屏:指晋阳城为北方巨大屏障。
⑪河洛:指中原一带为契丹、金、蒙铁骑蹂躏。
⑫苍龙、玉虎:指晋阳城宫殿的雕饰物。金雀觚(gū)棱:喻雕物的精致和建筑的 高大。
⑬死恨:宋灭北汉后,将太原四万居民从太原迁往洛阳。
⑭南人:这句说宋朝统治者讲究迷信。
⑮畚(běn)锸(chā):音本叉,指箩筐和铁锹。
⑯开连岗:指来毁灭晋阳城之后,在唐明镇筑太原新城。
⑰官街:宋朝统治者为了钉死太原龙脉,把太原街道建成丁字形。
⑱渠:他,他们,指赵末统治者。
⑲却到:等到。
⑳官家:对皇帝的称呼。
白话译文
惠远祠前蜿蜒着古晋国的青溪,翠绿的萍叶和银白的浪花清澈见底,
水上的悬瓮山像是卧着的屏风,一派郁郁苍苍长达三百余里。
你这中原的北门气势多么雄壮,云烟笼罩着城阙还能让人想象,
山上的望川亭看够古今巨变,只留下春风吹起的阵阵麦浪!
那龙头般的系舟山被砍去龙角,白塔无端被毁,城池惨遭扫荡,
薛王已经投降,人民还在抵抗,屋瓦就是箭头,纷纷飞向敌方!
汾河水淹没了晋阳古城,太原府被迫迁到唐明村。
自从失去这道屏障的光彩,河洛一带便遭受外族的入侵!
想当年宫殿上雕着苍龙玉虎,高耸的金雀直上空中的云雾,
不论是民居,还是官府衙门,以及那百余座佛寺道庐,
花费了多少人力和财力,为什么一把火烧成焦土!
到如父老们仍旧对天哭诉,恨当年被掠往河南被遭痛苦。
南方人迷信凶兆吉祥,将毁坏的城址开辟成田冈,
新建的太原将十字街改成丁字路,然而,谁毁坏并州谁就跟着灭亡!
什么时候才是太平盛世哟,好让人看到朝廷重建晋阳。

诗人元好问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 查看详情>>

诗人元好问作品: 《梨花海棠·梨花如静女》 《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 《满江红·三泉醉饮》 《俳体雪香亭杂咏》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 《江城子·寄德新丈》 《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促拍丑奴儿·无物慰蹉跎》 《赵大年秋溪戏鸭图》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

《过晋阳故城书事》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