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平原作》赏析

朝代:宋代诗人:文天祥古诗:过平原作更新时间:2017-12-19
这首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十二句,诗人以史学家的直笔来抒写,唐代平定安史之乱,颜真卿兄弟所起的巨大作用是牵制了安禄山的兵力,使之不敢长驱西侵长安,然后郭李大军才得以发挥威力,平定叛乱。开头四句,写安禄山发动叛乱。当时承平日久,在“一朝渔阳动鼙鼓”的情势下,“大江以北无坚城”,叛军所过郡县,望风瓦解。前四句极写安禄山之反,情势严重。接着“公家兄弟奋戈起”四句,写出了平原、常山两郡起义兵的巨大影响。这四句和前四句形成对比,使当时紧张的局势为之一缓。接着写到唐玄宗父子由长安西奔,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以郭子仪、李光弼为主力的朔方兵东征,经历了为时八年的奋战,终于平定叛乱。作者总介说,唐朝重建之功,虽然是李、郭诸将血战沙场的结果,但牵制之力,则是由于平原、常山倡义所致。“唐家再造李郭力,若论牵制公威灵”两句,实为千古不移之论。
第二部分后八句,分写颜真卿兄弟先后秉忠殉难,威武不屈,正气凛然,千秋景仰。但仍以颜真卿的事迹为主。前四句写常山兵败,颜杲卿被俘,在洛阳就义之前,痛骂逆贼,惨遭钩舌的酷刑,忍受肢解而死。颜真卿在其兄一家三十余口被惨杀后,心向国家,并不因此感到震慑,经历长期的艰难辛苦,始终镇守河北一带。次四句写颜真卿的殉节,指出颜真卿当年历经艰难,幸而未遭安禄山之害,但在大局已定之时,却因宰相卢杞谗言,在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之后,被派遣前往宣谕,在颜真卿以年近八十的高龄之时,虽痛斥叛逆李希烈,最后却被李希烈缢死。诗中表明李希烈的罪行,固然不容饶恕,而卢杞用心险恶,尤为令人发指。“希烈安能遽杀公,宰相卢杞欺日月”两句,既严正地揭示卢杞的奸险狠毒,也指出当时君主的昏庸,易于为谗佞的巧言所蒙蔽。
诗的第三部分是结尾四句,前两句对乱臣贼子的下场作了总结,安禄山、李希烈、卢杞之流,如今已和荒烟蔓草,同归湮没,遗臭万年,受到历史的无情鞭笞。而莽莽中原,依然如故。颜真卿的忠精壮节,却声名赫赫,如雷霆当空,威严凛厉,给后世留下了光辉的典范。“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当天”,既和上两句作鲜明的对比,又是全诗的结论。
这首诗对颜真卿兄弟崇高的节操、刚贞义烈的精神热烈赞颂,论断严正,层次井然,写得悲壮奋昂,可见写诗的目的,除了表彰历史人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以外,更在于借这首诗激励自己,坚定诗人自己宁死不屈的信念。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南宋文天祥词作。全词深蕴儒学思想,是一篇激越雄壮的正气歌,表现出民族的尊严和英雄的志节,文天祥也不愧为中国文化精神的实践者。
韩愈曾撰写《张中丞传后叙》,表彰张许功烈事。后潮州人为张许建立祠庙,选址县东郊东山山麓。南宋帝昺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以少保右丞相兼枢密使驻兵潮阳(今属广东省),特意前往县城东郊进谒后人为纪念张、许二公而修建的双忠庙,并赋此词抒发其为国献身的雄心壮志。

诗人文天祥资料

赏析作者文天祥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补授承事郎 、签书宁海军..... 查看详情>>

诗人文天祥作品: 《歌风台·长陵有神气》 《杜架阁·仗节辞王室》 《尘外·半山风雨截江城》 《题郁孤台·城郭春声阔》 《二女第一百四十四》 《旅怀·北去通州号畏途》 《岁祝犁单阏月赤奋若日焉逢涒滩遇异人指示以大光明正法于是死生脱然若遗矣作五言八句》 《赠刘可轩写真》 《合江楼·天上名鹑尾》 《夜潮·雨恶风狞夜色浓

《过平原作》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