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戍·古戍连山火》赏析

朝代:明代诗人:刘基古诗:古戍·古戍连山火更新时间:2019-01-16
诗首联点明作者立身于百战之地,沿山布列的古老营垒相继点燃了烽火,它们连成一片,烧红了半边天,描写了激战后的战场情景;新筑的城仿佛摇摇欲坠,因为阵阵雷鸣般的号角声在震撼着大地,表明元军虽遭失败,但元气未伤,仍在激烈反扑。“新城”暗示此地最近就有过拉锯式的争夺,城池随坏随筑。此联开首即点出“古戍”题目,并用对仗写出了雄浑悲壮的气势。
颔联则用想象抒写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在九州大地上至今仍然虎豹横行,相互吞噬;四海之内,还没有一块土地恢复农事。“虎豹”指割据的群雄。“未桑麻”指人民不能从事生产。
颈联则实写眼前寥落的景物:原野的空旷使天空显得格外高远,天边淡云与衰草相接;江面空荡荡的,只看见岸边白雪覆盖不匀露出来的沙滩。向读者展现一个疑问,人烟、舟楫、村市都哪里去了呢?二、三两联一虚一实,写出了作者及广大百姓对战乱的深恶痛绝。战火纷飞,万物被摧毁,但天地间生命之力毕竟是顽强的,严冬过后一定还是春天。
所以尾联说:在这一片肃杀惨淡的空旷中,仍不时可见野火烧不尽的腊梅花,从草中,雪下,石畔冒出,那一派生机不正是未来的希望么?结尾表示作者对战乱过后新的太平世界的出现充满信心。
诗中诗人看到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心中感到说不出的悲凉,但作者并没有失去信心。诗人应朱元璋征召以后,感其厚遇,竭忠尽智,很有作为,曾使朱明政权几度转危为安并最终统一天下。朱明王朝的初期实现了作者“四海合一,万民乐业”的理想。
《发淮安》是明代诗人杨士奇的作品,该诗描写淮安水乡的一个生活小景:充满生机的湖面,年轻美丽的采菱女,红、青、白的水上生物,还有碧绿的湖水,清新可喜,天趣盎然。整首诗活泼、 自然、欢快,宛如一段流畅、清亮的乡间小唱。
杨士奇在明朝是个从建文至正统的四朝元老,这一时期政局比较稳定安宁,他的诗歌也多讴歌太平,风格简淡和易,平正安闲,这首小诗即是这一时期杨诗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水乡的宁静和平,反映太平盛世。

诗人刘基资料

赏析作者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 查看详情>>

诗人刘基作品: 《春兴·忆昔江南未起兵》 《七夕诗·天上传闻会两星》 《旱天多雨意呈石末公》 《为詹同文题浙江月夜观潮图》 《旅兴·晨兴梳短发》 《过南望时守闸不待行》 《雪中有怀章三益叶景渊》 《摸鱼儿·伤春》 《为杭州郑善止题蓬莱山图》 《江南弄·采菱女子木兰船

古诗《古戍·古戍连山火》的名句翻译赏析

《古戍·古戍连山火》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