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石桥东望海连天》赏析

朝代:唐代诗人:李商隐古诗:海上·石桥东望海连天更新时间:2019-02-01
诗题为“海上”,诗人即从秦始皇遣使入海求仙下笔。首句“石桥东望海连天”描绘海天空阔,浩渺的景色。开头二字便点出“石桥”。诗的首句并非单纯写景,而是景中有人(秦始皇),景中已暗寓讽刺求仙之意。秦始皇站在石桥上东望大海,渴望能够见到海上三神山。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只是一片茫茫碧海,无边无际,与青天相连。神山渺茫,仙人不在。
次句“徐福空来不得仙”紧承上句,直写求仙的虚妄无稽。秦始皇空白劳民伤财,徐福未能寻到神山仙人,他和数千童男女却一去不返了。这一句看似平直,讽刺的意味更加深隽。诗人说徐福不得仙而不直说始皇不得仙,就比较含蓄有味。妙的是不说“徐福空去”,而说“徐福空来”。徐福本来就是一个靠制造神仙妄说混日子的方士,他是为迎合始皇迷信长生才编造出海上有仙山的神话的。秦始皇竟然信以为真。所以说“空来”,就已包含了“空去”。对于徐福来说,入海求仙本来就是一个骗局,而始皇自始至终充当了一个受骗上当的角色。“空来”二字,把求仙的虚妄、始皇的愚昧可笑都暗示出来了。
三、四句“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推进一层,以“直遣”对“可能”,将讥讽之意寓于其中,认为即使遇到仙人,也无法实现长生之想。“麻姑与搔背”,用蔡经遇麻姑的传说故事讽刺其徒劳而返。“可能留命待桑田”用反问口吻,更尖刻地讽刺求仙的虚妄,寓慨深长。
这首诗的构思和写法颇具特色。全篇由两个典故组成。前一个是真实的历史故事,后一个是神话传说,二者本来并不关联。诗人却巧妙地将它们结合起来,先以实事证明求仙之虚妄;再以神话讽刺求仙的无益。前一个典故揭示神仙不可求,后一个典故翻进一层,说明即使遇见仙人也不能免于一死。诗人运用“翻进一层”的写法,使这两个典故上下紧密勾连,讽刺的意蕴表达得很尖锐也很着实。
《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运用史事和神话相结合的手法,盛赞了张怀民的身世及其反京复官的良好时机;下片采用对照、比村笔法,抒发了东坡此时此地的凄苍怅惘之情。全词即兴抒感,情真意切,如话家常,多用典故,寄慨遥深。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十二月。是年末,张怀民得知自己被解除贬谪生活而回京授命。临行前,东坡前去张怀民草庐小阁,痛饮开怀,作此词以志之。

诗人李商隐资料

赏析作者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查看详情>>

诗人李商隐作品: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破镜·玉匣清光不复持》 《明日·天上参旗过》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有感·九服归元化》 《公子·外戚封侯自有恩》 《寄华岳孙逸人》 《漫成五章·生儿古有孙征虏》 《寄成都高苗二从事郑州献从叔舍人褎》 《九月于东逢雪

《海上·石桥东望海连天》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