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晴》鉴赏

朝代:清代诗人:郑燮古诗:江晴更新时间:2017-06-22
郑燮是画家兼诗人。他善于用画家的敏感去发现景物的新奇美妙,并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来。如此诗,就意境奇美,别见匠心。
读这首诗,好像展开一幅流动的画卷。首先看到的是宿雨之景:雾裹山外,山藏雾中,江上峰峦,忽疑移去,雷声隐隐,雨声茫茫,眼前一片昏阴,令人心情沉闷。接着看到的是新晴之景:江雨初停,夕阳半露,风吹雾散,吐出一座望江楼来,虽然尚未全晴,已觉豁然开朗。看来诗人是有意让前后两种景象互相映发,从山川晴雨的变化中表现一种清奇刚健、飞动自然的美,亦以寄托诗人厌弃阴暗、向往光明的情绪。
诗人用生花的妙笔把“平常之景”描绘出来,使读者宛若身临目击,并且获得一种从阴沉郁闷中解放出来的畅快之感。这便是诗人的长处,也是此诗的
这首诗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司空图《诗品.精神》)。浓雾掩山,用一“裹”字,便觉力足;雾消楼见,用一“吐,,字,更觉势强;雷鸣雨飞,云开日出,亦觉神旺。总之,无论写雨写晴,都有一种郁勃生动的气象。
注释
①秋风社酒:秋社为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家家饮酒食糕,以表对神的礼敬。
②耦耕:原为二人合耕,这里即指耕种。
译文
农夫交完租税没有进城,用秋社祭祀的方式各自表示自己对土地的感情。明年二月正逢闰月,我们相约在长堤上细雨中看春耕。

诗人郑燮资料

鉴赏作者郑燮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郑燮为扬州八怪重..... 查看详情>>

诗人郑燮作品: 《游白狼山·悬岩小阁碧梧桐》 《题半盆兰蕊图》 《秋荷·秋荷独后时》 《道情·邈唐虞远夏殷》 《弄潮曲》 《青莲斋联·从来名士能评水》 《踏莎行·无题》 《邺城·划破寒云漳水流》 《邺城·划破寒云漳水流》 《瓮山示无方上人

古诗《江晴》的名句翻译赏析

《江晴》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