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七日立春》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罗隐古诗:京中七日立春更新时间:2017-05-16
作者罗隐是晚唐文坛上的一位奇才,诗歌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但因为他性好讽刺公卿,痛恨社会政治的昏暗,因而长期羁留京师。尽管他“十二三年就试期”,但仍是“五湖烟月奈相违”(《感弄猴人赐朱绂》)。他至少参加了十四年的考试,仍是榜上无名;因而愤愤更名,改罗璜(一作横)为罗隐。他滞住长安,大概想起隋代著名诗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因而在“京中七日立春”之时,便慨然而作。
据载,薛道衡聘陈,南陈的君臣都知道薛是有隋一代最著名的诗人,因而盼望他能当场作诗。于是他在“人日”(正月初七),便挥笔而作了。当他写了首句“入春才七日”时,人们掩口而笑,并窃窃私语,觉得这实在不像诗句;而他写下“离家已二年”时,人们便都不敢再轻觑了。而他写完“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时,君臣便大加称赏,觉得南陈文人,实在无人可与匹敌。
罗隐此作,却比薛道衡的诗更为怪诞,一上来便是“一二三四五六七”,读起来简直有点开玩笑,觉得这实在不像诗。但仔细一想,却比薛诗写得更佳。薛诗是屈指一算,虽“入春才七日”,但已是“离家已二年”了,隐隐透出思归之情。而罗诗的七个数字,却表明他是一日一日地数,一天一天地算。写出了他羁驻异地,实在痛苦难熬;给人以度日如年之感。而次句的“万木生芽是今日”,不仅包罗了薛诗的“思发在花前”之意,且比薛“思归”更早,早到了万木刚刚生芽之时。薛诗的“人归落雁后”,写出了“人不如雁”之思,的确写得不错,而罗诗却写作“远天归雁拂云飞”,不仅写出了群雁同归的得意洋洋之状,也有力地衬出自己无翅可展的苦肠。这就比薛诗的意韵更浓郁,也更加形象化。末句的“近水游鱼迸冰出”则离开薛诗而另辟新径,更是即景生情的佳句,表现出诗人急不可待的归隐之意。诗人在《下第作》中,早就说过:“年年模样一般般,何似东归把钓竿。”在《寄黔中王从事》诗中也说:“今日举场君莫问,生涯牢落鬓萧疏。”而在《曲江春感》中,他要“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他要坚决归隐,再也不受统治者所设考场的欺骗了。读了这末句“游鱼迸冰出”之情景,使人仿佛看到了诗人归隐情真,巴不得要马上离京师而赴五湖归钓的情态。

《登夏州城楼》是唐代文学家罗隐的诗作。此诗描述了作者登夏州城楼(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时的所见所感,流露了投笔从戎之意。全诗吊古伤今,慷慨激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唐末七律的独特成就。

诗人罗隐资料

鉴赏作者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 查看详情>>

诗人罗隐作品: 《经张舍人旧居》 《谩天岭·西去休言蜀道难》 《故洛阳公镇大梁时隐得游门下今之经历事往人非聊抒所怀以伤以谢》 《莲塘驿·莲塘馆东初日明》 《咏史·蠹简遗编试一寻》 《投所思·憔悴长安何所为》 《除夜寄张达》 《贵游·馆陶园外雨初晴》 《龙泉东下却寄孙员外》 《霅溪晚泊寄裴庶子

《京中七日立春》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