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韩非列传》赏析

朝代:两汉诗人:司马迁文言文:老子韩非列传更新时间:2018-09-03
先秦诸子百家里头,能被太史公选中立传的并不多,列子、慎子、许行、惠施、鬼谷子、杨朱加之黄老、儒教等家,甚至战国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李悝都没有立传。庄子能和老子、韩非子并列,足见其地位。这是一篇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代表人物的重要传记。太史公将老庄申韩合为一传,代表了先秦汉初人们对道家与法术家关系的重要看法。汉人直承晚周,认为老子之言“君人南面之术”,而庄子祖述老子。申不害、韩非亦源自老子道德之意。而其他因其主张不够鲜明,亦不足以承上启下,故被司马迁舍弃。太史公作四人合传,在当时来说,确实是胸罗道德,纵横概括,指点评说,是一篇很有气魄的雄文,非大家不能。
诚如太史公所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正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庄子书:“天道无为而自然”,“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其思想体系虽本归于老子之言,但主要是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庄子本人则纯是无为。申子言“术”,旨在“因术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韩非子·定法》),是一整套控驭臣下的统治术。韩子言“法”,是在老子基础上,参合申子“术”治,商鞅的“法”治、慎到的“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而一的统治术,都以处势为前提,他们的学说虽都源自道家,但侧重点和风格均有所不同。
老子本传以“未知其然否”作结,诚为科学态度。虽然如此,本传仍记述了关于老子的重要资料,如“周守藏室之史”、“隐君子”等。
庄子亦一隐君子。隐君子则是对现实取不合作态度,虽然不是有力的反抗,却可以是强烈的不满。庄子之避世源于愤此。申、韩残酷少恩,而韩子尤甚。韩子书不胫而走,且为秦王所赞赏,原因无他,“兼并者高诈术”也。
韩子死秦狱中,于传后太史公録《说难》全文,可见痛惜之意。韩子善为文,思维严密,逻辑性强,论证有力,且语言犀利,锐不可当。《说难》可见其一斑。
今人读老子皆以《郭店楚简老子》为信本,与魏时王弼所注《老子注》及马王堆出土之《老子》甲、乙篇帛本相较正,北大李零所著《郭店楚简校读记》最为行世,其考诂校订引湖北荆州郭店1993年出土墓简籍缉编成。故世考老子有世、帛、竹三本之说也,余参古往之订,刊丛牍累,颠踬踵继,然为竹本为信本之说亦有疑窦,有学者质:”{观堂先生所谓“二重证据法”今已成学界习见,然精于参证者毕竟不多。自楚简发现,世之治《老子》者,有以为传世本不及帛书本,帛书本不及竹简本,专尚异论,曲为之说,柳子厚所谓“党枯竹,护朽骨”者时时有见,而观堂先生义法亦已失矣。按观堂先生之意,本在传世之文献与地下之资料相互参证,不务以金石竹帛废纸墨文章也。时人好作翻案,舍纸本而取竹帛,以为握珠怀玉,遽断天下学术,斯诚妄矣。”百家之鉴,各有所观,不偏不废,庶取其长,可以稍窥全豹也。
古今《老子》译注训诂浩如烟海,求备哉集书既三百余种,初读之人,不可一一卒读.然读《老子》除以阅原文为要外,若以古世本为读本,当以河上公与王弼最为切近,实老子之说发凡于庄周,滥觞于魏晋,而魏晋乱世,士人多辟,性澹神远,寄属老庄以自解,故而其见旨诣要中,深合原趣。古本之外今人当选陈鼓应,朱谦之注本。陈本合世,帛两本之载,兼及海外资料,广征博引,参诸已见,少臆断,多旁轶,天贯整绎。学理颇新,适为导解老子之经典。朱本成书较早,多引纸本前人所注,杂合众家,力求信达,衷取群解,略发指趣,读两书后可略窥《老子》之堂奥。
天行日月,人出圣贤,暨周史藏,厥有老聃,道尊东鲁,迹窜西垂,微识难道,为五千言,开篇明道,言简意赅,森罗万象,德化为一,天道有常,周行不殆,修生保真,清虚淡泊,归之自然,独师友造化,而不为世俗所役者也。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不□圣人之罔,不嗅骄君之饵,荡然肆志,谈者不得而名焉,故可贵也。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上善若水,柔之胜刚,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居后不争,守朴居素,少私寡欲,清静无为,自化自正,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无为而不无为,无欲而无不治,绝学无忧,绝圣弃智。为而不恃,功成弗居,内圣外王,和光同尘。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而孔子乃云:「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向慕如此,不愧道宗。
《三王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卷六十·三王世家第三十》。该文写汉武帝刘彻的三个儿子,刘闳、刘旦和刘胥,在同一天(元狩六年四月乙巳)被分别策立为齐怀王、燕刺王和广陵王这一事件。在写法上,司马迁不惮其烦地全篇引用了君臣之间为此事六次往复的奏章制诏,而属于交代事情经过关节的叙述,仅约一百数十字。司马迁自称“纳史记石室金遗之书”(《史记·自序》),他写《史记》时,确实运用了许多中秘文献,《三王世家》是个典型。这是《三王世家》首先引人注意之处。

诗人司马迁资料

赏析作者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查看详情>>

诗人司马迁作品: 《项羽本纪赞》 《孔子世家赞》 《孙子传》 《韩信始为布衣时》 《傅靳蒯成列传》 《屈原列传·屈原者》 《苏秦列传》 《韩世家》 《毛遂自荐》 《曹相国世家

《老子韩非列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