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传》注释译文

朝代:魏晋诗人:陈寿文言文:李丰传更新时间:2018-09-12
李丰,字安国,是原先的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因为父亲的任职被征召随军。起初还是平民百姓时,十七八岁,在邺下品性纯洁,善于品评人物,得到全国人的一致称赞,没有人不留意他。后来随军到了许昌,声望一天天兴盛起来。他的父亲不愿意他这样(早早出名),就叫他闭门读书,命他断绝跟宾客来往。起初,明帝是太子时,李丰还在研习学问。等明帝登上了帝位,有一次见到一位吴国投降的人,问道:“你在江东时,听到中原地区谁称得上名士啊?”投降的人回答说:“我听说过李安国。”这个时候,李丰担任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明帝说:“李丰的名声竟然遍布整个吴越地区了吗?”后来,他转任骑都尉,给事中。明帝驾崩后,他担任永宁太仆,因为名过其实,很少得到重用。
正始年间,升为侍中尚书仆射。李丰在台省任职时,经常借口生病(不上班)。按照当时台省的制度,生病达一百天就要解除官职。李丰生病不到几十天,就会突然病愈,然后又卧病在床,像这样好几年。起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做官好多年,都做到郡守的职务,李丰曾经在别人面前特别告诫过两个弟弟。等到司马宣王长久生病,李伟担任太守,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李丰却放任不管。大家都认为他们是依仗宠幸。
曹爽专权,李丰在曹爽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有人世人讥讽他道:“曹爽的权势像开水一样炙热,太傅父子像残羹一样冰凉,而李丰兄弟则像游光(传说中的恶鬼)一样作恶。”那意思就是李丰虽然表面上清净无为,但内地里图谋大事,跟游光很相似。等到司马宣王奏请皇上诛杀曹爽,将战车停驻在朝堂下。告知李丰后,李丰非常恐惧,精神立即萎靡,蜷伏在地上站不起来了。
到嘉平四年宣王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推荐李丰。李丰虽然知道这个职务不是特别显要,但想到自己与皇上联姻,想要依附皇上,就接受了没有推辞,于是大将军奏明皇上任用了他。
李丰担任中书二年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不知道谈论些什么。景王知道他们是在谈论自己,请求李丰告诉给他,李丰没有告诉实情,景王就杀了他。这件事是秘密处置的。
李丰前后做了两朝的官,他不把经营家产放在心上,只是依靠俸禄罢了。李韬虽然娶了公主,李丰经常约束告诫他不要有所侵占攫取,他不时会得到皇上赏赐的钱财布帛,总是施舍给外面的亲族;得到赏赐的宫人,也大多送给子弟。而李丰则把赏赐都送给了诸位外甥。等到李丰死后,有关部门登记他家财产,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
华歆字子鱼,是平原高唐人。高唐县是旧齐国的著名都市,士族们没有不在大街游逛的。华歆做小吏,每天都洗完脸出家门,(公事完毕)就回家紧闭大门。他议事论人秉持公正,始终不曾诋毁伤害过他人。同郡人陶丘洪也很有名气,自认为远见卓识超过了华歆。当时王芬与豪杰商议要废除汉灵帝,王芬暗中邀请华歆、陶丘洪一起商议,陶丘洪想要参与,华歆阻止他说:“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就连伊尹、霍光都感到困难。王芬性情粗疏没有韬略,这事必定成功不了,而且会祸及宗族。您千万不要参与!”陶丘洪听从华歆的劝告没有去。之后王芬果然失败了,陶丘洪才服气了华歆。……
向东到了徐州,皇帝下诏任命华歆为豫章太守。因为他处理政务清静而不烦扰百姓,官吏百姓很感激并拥戴他。孙策攻占了江东,华歆知道孙策善于用兵,于是整理衣冠欢迎他的到来。孙策认为华歆是有才德的人,用上宾之礼对待他。后来孙策死了。曹操在官渡,上书皇帝征调华歆。孙权想不让华歆离开,华歆对孙权说:“您(因为能)遵奉皇帝之命,这和曹公交好,但这份友谊还不牢固。假如我能替将军效劳,难道不是更好吗?今天您白白留下我,这是养一个无用之人,这不是将军最好的办法。”孙权高兴了,于是送他入京。宾朋好友及昔日同事千余人来送别他,赠送了数百金的钱物。华歆对送来的东西都不拒绝,暗中却在赠金上作了标记。到了临行之日,他把那些全都摆出来,对各位送行者说:“我本来没有拒绝诸位馈赠的心意,因而收受的钱财就很多了。想到我这次是独自一人远行,将因为怀藏壁玉而成为罪过(被杀的理由),希望宾朋好友替我想考虑考虑。”众人于是只好留下原来赠予的金钱,并佩服他高尚的道德。
华歆到京师后,被封为议郎,兼司空军事,后升任尚书,又转升侍中,再代替荀彧做了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时,上表奏清皇帝任命华歆为军师。魏国建立后,做了御史大夫。曹丕担任魏王时,拜华歆为相国,封为安乐乡侯。等到曹丕代汉称帝,就改任司徒。华歆历来很清廉,奉禄以及皇帝的赏赐都拿来赈济施舍给亲戚熟人,家中没有一石米的储粮。朝中大臣曾经蒙朝廷一起赏赐了罚没为奴的女子,只有华歆送出去将她们嫁人。……
黄初年间,皇帝下诏大臣们举荐独行特立的隐士,华歆推举了管宁,曹丕派专车征召。魏明帝即位,进官封华歆为博平侯,增加采邑五百户,与之前的封赏累计为一千三百户,改任太尉。华歆称病请求退休,要将职位让给管宁,魏明帝没有同意。
魏明帝太和年间,派遣曹真从子午道出兵伐蜀,皇帝也向东亲临许昌(鼓舞士气)。华歆上书说:“……我诚心希望陛下把精力集中在治国之道上,而把讨伐作为将来之事。况且千里运送粮草,不能获得用兵的好处;而越过天险深入敌后,也没有单单获胜的功劳。听说今年征兵差夫这件事情,就大大损失了农业蚕桑业。治理国家的人把老百姓作为基业,老百姓把穿衣吃饭作为根本。如果中原没有缺衣乏食的忧患,百姓没有离乡背井的想法,那么这就是天下特别幸运的事。至于蜀国吴国二贼的骚扰,可以平心静气地坐下来等待时机。……”魏明帝派人告诉华歆说:“您深入考虑国家的大政方针,我很是赞赏。贼依凭着山川的险阻,祖父、父亲曾在生前操劳,还不能够平定。我哪敢自我称赞,认为自己一定能踏平他们呢。各位将军认为不把二贼一个个消灭,他们没有理由自行灭亡,所以我才检阅军队以窥察时机(准备出兵)。如果时机不到,周武王也曾休兵罢战,这就是前事的借鉴。我非常谨恭地不忘您的劝诫。”恰逢秋季大雨,魏明帝下令曹真带兵回来。
太和五年,华歆亡故,朝廷追赠谥号为敬侯。

诗人陈寿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 查看详情>>

诗人陈寿作品: 《刘璋传》 《柳世隆传》 《朱异传》 《辛毗传》 《周泰传》 《黄忠传》 《秋日武陵客舍写怀》 《徐奕传》 《邴原传》 《郭淮传

《李丰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