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上逢久别者又别》赏析

朝代:唐代诗人:权德舆古诗: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更新时间:2019-01-11
此诗前两句淡淡道出双方“十年”前的“一别”和此时的“相逢”。从诗题泛称对方为“久别者”看来,双方也许并非挚友。这种泛泛之交间的“别”与“逢”,按说“别”既留不下深刻印象,“逢”也掀不起感情波澜。然而,由于一别一逢之间,隔着十年的漫长岁月,自然会引发双方的人事沧桑之感和对彼此今昔情景的联想。所以这仿佛是平淡而客观的叙述就显得颇有情致了。
这首诗的重点,不是抒写一别十年再重逢的感触,而是重逢后又一次匆匆别离的情味。他们在千山万壑集聚的岭上和夕阳斜照的黄昏偶然重逢,又匆匆作别,诗人撇开“相逢”时的一切细节,直接从“逢”跳到“别”,用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语言轻轻托出双方欲别未别、将发未发的瞬间情景──“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征路偶然重逢,又即将驱马作别。马首所向,是莽莽的群山万壑,西斜的夕照正将一抹余光投向峭立无语的山峰,构成一幅在夕照中重逢又再作别的画面。这是在深山夕照中悄然作别的素描,不施色彩,不加刻画,没有对作别双方表情、语言、动作、心理作任何具体描绘,却自有一种令人神远的意境。千峰无语立斜阳,境界静寂而略带荒凉,使这场离别带上了黯然神伤的意味。马首所向,千峰耸立,万山攒聚,正暗示着前路漫漫。在夕阳余照、暮色朦胧中,更显出一种四顾苍茫之氛围。这一切,加上久别重逢旋即又别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就使得这情景无形中带有某种象征意味。这表明了在人生征途上,离和合,别与逢,总是那样偶然,又那样匆匆,一切都难以预期。诗人固然未必要借这场离别来表现人生道路的哲理,但在面对“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的情景时,心中怅然若有所思之情绪是表现得很明显的。第三句不用通常的叙述语,而是充满咏叹情调的轻轻一问,第四句则宕开写景,以景结情,正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穷感慨,加强了世路茫茫的情味。可以说,三、四两句正是诗人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交会,是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
诗人还写过一首内容与此极为相似的七绝《余干赠别张十二侍御》:“芜城陌上春风别,干越亭边岁暮逢。驱车又怆南北路,返照寒江千万峰。”两相比较,七绝刻画渲染的成分显著增加了(如“芜城陌”、“春风别”、“岁暮逢”、“寒江”),浑成含蕴、自然真切的优点就很难体现。特别是后幅,五绝以咏叹发问,以不施刻画的景语黯然收束,浑然一体,含蕴无穷;七绝则将第三句用一般的叙述语来表达,且直接点出“怆”字,不免有嫌于率直发露。末句又施刻画,失去自然和谐的风调。两句之间若即若离,构不成浑融完整的意境。这进一步显示了五绝平淡中蕴含深永情味、朴素中具有天然风韵的特点。
《酬彭州萧使君秋中言怀》是唐朝时期诗人羊士谔所写的一首五言诗。诗人擅长委婉含蓄地表达女子情怀,如献衷心,如此间景间情,曲曲折折、层层深入地揭示人物惜春怨别的内心感受。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愁及对当时时事的不满之情。

诗人权德舆资料

赏析作者权德舆

权德舆(759-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人。唐代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少有才气,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元..... 查看详情>>

诗人权德舆作品: 《三妇诗·大妇刺绣文》 《杂诗·含颦倚瑶瑟》 《仲秋朝拜昭陵》 《石楠树·石楠红叶透帘春》 《送安南裴都护》 《奉陪李大夫九日龙沙宴会》 《酬裴杰秀才新樱桃》 《甲子岁元日呈郑侍御明府》 《送上虞丞》 《酬崔舍人阁老冬至日宿直省中奉简两掖阁老并见示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