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窑赋》简析

朝代:宋代诗人:吕蒙正文言文:破窑赋更新时间:2018-08-02
《破窑赋》透出的是人生命运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的思想,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经历的各种命运和磨难,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起落落。
人生的始与终,在无运与有运、得时与失时的这种天地时空自然变化循环中,会产生天差地别和意想不到的人为和自然变化。只有经历过太多苦难沧桑和大起大伏的人才能够体会到最深刻地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的巨大变化,才会体会到在人困、人为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中,命运的巨烈地沉浮与很多人生无奈的结局。
吕蒙正寻求的是他的听天地循环变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的的人困人为的人生智慧。开篇就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以及最后“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并且要“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吕蒙正在作品中透出这样一种思想:在特定的并且是之前意想不到的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的变化中,人要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的人困人为努力的思想。天尚有不测之风云,人尚有旦夕之祸福,吕蒙正提示人们要重视自然界的星移物换,随着时间变迁,人与事都会带来巨大落差并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天地循环周而复始,所以人必须坦然面对坦途与坎坷。
吕蒙正用相当大的篇幅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各种命运起伏的得时与失时、成功与磨难的巨大落差,他特意要列举这么多数量,是因为要说明很多人想胜天,实际是多数人胜不了天。很多人活在这世上,不会接受现实和应对变化。“马有千里之蹄,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有的人虽然“满腹经纶”,但“白发不第”就是到老也当不上官,有的人虽然“才疏学浅”但却“少年登科”,就是年纪轻轻就当官了,这就叫“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命好”。《破窑赋》正是提示人们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是人世间的常态,提示人们要接受现实和应对天地时空的变化。
注释
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
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被败后,和其臣民仍怀有报仇之心
俾(bǐ):使
兵:军队,士兵
一之日:十月以后第一个月,即十一月
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
未三、四级:没等到建好3、4层
嚭(pǐ ):伯嚭,吴国宰相
毕:完成
倡:宣扬
固:本来
用事:专权,当权
兵革:武器装备
亟:急,赶快
明年:第二年
白话译文
越国的报仇之心还没有平服,吴王夫差因此忧心忡忡。一天,他在姑苏山楼台东建造了一座楼台,让参与朝政的大臣听取百姓疾苦,查看各地的军事情况。
到了十一月,夫差派伍子胥去视察,没等建好三、四层楼,伍子胥就奏报说:“大王的臣民挨饿了,大王的兵士疲惫了,大王的国家危险了。”夫差(听了很)不高兴,就让太宰嚭替换伍子胥。九层都筑完了,太宰嚭并没有奏报,却声称:“四方的国家都畏惧大王,百姓歌颂大王,那个伍子胥在欺骗大王.”伍子胥说:“他只是想自己极力往上爬,本来就没有时间为大王视察,也不为百姓打算,哪里是我欺骗呢?”
吴王赐伍子胥自尽,而让宰相伯嚭掌管朝政。第二年,越国的军队就攻入了吴国。

诗人吕蒙正资料

简析作者吕蒙正

吕蒙正(公元944年-公元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初年宰相。太平兴国二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后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 查看详情>>

诗人吕蒙正作品: 《尹洛日作·昔作儒生谒贡闱》 《句·挑尽寒灯梦不成》 《读书龙门山土室作》 《岳阳楼望洞庭·八月寒涛溅碧空》 《题阙里·南沂西泗绕晴霞》 《祭灶诗·一碗清汤诗一篇》 《祭灶诗·一碗清汤诗一篇》 《岳阳楼望洞庭》 《读书龙门山土室作》 《尹洛日作·昔作儒生谒贡闱

《破窑赋》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