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苏轼古诗: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更新时间:2017-10-31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为送别词。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全词通过描写送友归乡,来抒发自己思乡怀旧之情,深微婉曲,含蓄深沉,构思奇巧,别具特色。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https://www.gushilai.com/gushi/qingyuanhehefanghuiyunsongbogugu12.html
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
⑵伯固:北宋诗人苏坚,字伯固,号后湖居士,苏轼友人。
⑶三年:苏坚于己巳(1089)从东坡监杭州商税已有三年。
⑷枕上:床上。
⑸吴中:今江苏 吴县 一带。亦泛指 吴 地。
⑹黄耳:一作“黄犬”。
⑺松江:吴淞江 的古称。
⑻四桥:《苏州府志》卷三十四《津梁》:“甘泉桥一名第四桥,以泉品居第四也。”
⑼老子:老年人的自称,此作者自指。犹老夫。
⑽辋川图:唐诗人王维,其有别墅在辋川,曾于蓝田清凉寺壁上画《辋川图》,表示林泉隐逸之情志。
⑾天已许:在朝廷已准许。
⑿小蛮:指词人侍妾朝云。
作品译文
三年梦魂总飞向吴中故里路,送只传信黄犬随你回到故土。若到松江呼唤小舟前来摆渡,切莫惊吓了水近的鸥鸟白鹭,吴中地区四桥的河湾渡口处,当年都是我常出游的去处。看《辋川图》如同吴中暮春景物,常常记起高士王右丞的诗句。定个还乡归期天公必然应许,身上春衫还是小蛮细针米线,曾经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诗人苏轼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 查看详情>>

诗人苏轼作品: 《西新桥·昔桥本千柱》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 《赠孙莘老七绝》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水调歌头·公旧序云: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诗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之》 《南歌子·湖景》 《和陶归园田居·坐倚朱藤杖》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 《夜饮·短衫压手气横秋》 《读开元天宝遗事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