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讲堂》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柳宗元古诗:曲讲堂更新时间:2017-04-20

《曲讲堂》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组诗《巽公院五咏》中的第二首诗。全诗十句五十字,主要是议论佛教禅理。

【注释】
⑴寂灭:梵语“涅盘”之意译。《维摩诘经》说:“知一切法皆悉寂灭。”注释曰“去相故言寂灭。”智顗《摩诃止观》说“生死即涅盘,无灭可证。……纯一实相,实相处更无别相。”宗元奉天台宗,亦持实相说,所以讲寂灭本非断相。
⑵文字:谓佛教经论。僧肇《维摩诘经》注:“夫文字之作,生于惑取,法无可取,则文字相离。”又说:“无有文字,是真解脱。”后禅宗更大倡“离文字”之说,天台奉行经籍,故有此说。
⑶“圣默句”:《思益经·如来二事品》说“言一圣说法,说三藏十二部经也;二圣默然,一字不说也。如来唯有此二法。”又说“佛及弟子常行二事,若说若默。”言宣,即“圣说法”,谓以言相传。
⑷“分别”句:《摩诃·上观》卷一:“离说无理,离理无说,即说无说,无说即说;无二无别,即事而真。”又说:“圣说圣默,非说非默。”此句所谓分别默说乃无知之见,即天台“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之意。以上二句承“文字安可离”而言。
⑸“趣中”句:此即天台宗“圆融三谛”之要义。趣,同趋。龙树《智度论》说:“因缘生法,是名空相,亦名假名,亦说中道。”《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隋智顗据以发挥,创天台宗,其《摩诃止观》卷六说:“三谛俱足,祗在一心。……六何即空?并从缘生,缘生即无生,无生即空。六何即假?无主无生即是假。云何即中?不出法性,并皆即中。当知一念即空、即假、即中。……三谛不同,而只一念。”
⑹名相:《楞枷经》卷四:“愚痴凡夫,随名相流。”耳可闻谓之名,眼可见谓之相。释教以为无物皆有名相,而皆虚妄不实,凡夫常因分别此虚假之名相而起种种妄惑。
【译文】
寂灭并不是断绝,
文字的讲解也不能分离。
为什么要设置讲堂?
因为有高士在这里讲经。
默然的妙语也要假托言语的宣讲,
将沉默与宣讲分别是无知的言行。
中道与空相、假名本是一回事,
何必要将名、相的区别分清?
希望能弃绝听闻所得,
由思维而得到佛的真谛。

诗人柳宗元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 查看详情>>

诗人柳宗元作品: 《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为明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楥遂其生植感而赋诗》 《种白蘘荷》 《闻黄鹂》 《赠江华长老》 《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入黄溪闻猿·溪路千里曲》 《饮酒·今夕少愉乐》 《泾水黄·泾水黄》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古诗《曲讲堂》的名句翻译赏析

《曲讲堂》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