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惊回一枕当年梦》赏析

朝代:元代诗人:倪瓒古诗:人月圆·惊回一枕当年梦更新时间:2021-01-22
元末散曲多已雅化,近于词,此曲颇有词风,语辞清丽,情蕴伤感。另外,这首小令最突出的特点即是其绘画效果。倪瓒擅长以水墨绘江南景色,其山水画有简约、疏谈之风。受其画作影响,这首小令中的“旧家”与“江村”等仅以几个意象便已成图,如在目前。
上片借梦境追忆过去之恬静生活。“惊回一枕当年梦,渔唱起南津”,作者采用倒叙手法,从梦醒后写起。南边渡口的渔歌阵阵,惊醒了作者的一场好梦,一个“惊”字写出了作者的无限惆怅,可见梦中场景令其流连不已。接着“画屏云嶂”三句,既是再现梦中情景,同时也是作者记忆中的家乡。“画屏云嶂”,重峦叠嶂掩映于云雾之间,恍若身处画中。“池塘春草”,语出东晋谢灵运的《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早春的江南充满生机,正如当年意气风发的自己。这三句描述极为简洁,但却抓住了江南风光之精髓,令人心生憧憬。如此美景,叫人怎能不“销魂”?
下片写如今栖身地之孤寂荒凉。作者的思绪从梦中回到故乡,遥想“旧家”,如今应是“梧桐覆井,杨柳藏门",处处寂寞,沓无人迹。这两句出自李白诗:“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赠崔秋浦》)此处是反用其意,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旧家”的怀念。末三句又无奈地回到现实,自己“闲身空老”,无所作为,空待时光流逝,只能“孤篷听雨”,坐看“灯火江村”。最后二句以孤篷、雨、灯火和江村为主体,写作者孤身独坐,听雨打篷顶,飘忽间唯见远处点点渔火摇曳,显得寂寞悲凉。“闲”“空”“孤”等字,营造了一种孤寂、苍凉的意境。下片诗句,作者将情感与景物有机交融,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夜雨灯火图,在想象与现实的交替中,似乎可见作者飘零之现状。
这首小令以作者夜间被渔歌惊梦作背景,将梦中的美好与当前的现实作对比,表达了对岁月沧桑的慨叹。这是元末社会动荡带给诗人的痛苦经历。一句“旧家应在”,点破了首句“当年梦”所指的是对从前的幸福田园生活的追忆:“梧桐覆井,杨柳藏门”则是如今落魄的样子;“闲身空老”及以下两句,把作者对以往的追忆又拉回到了现实中,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全篇透露出作者的悲凉与无可奈何的忧虑,将怀念与失望交结在一起,动人心肠。
《寄李隐者》就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倪瓒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首二句写实景,写夜月下清幽的水边景色;三、四句是诗人的浮想,写其欲游之念;五、六句是诗人想象李隐者生活的惬意,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湖光山色;末二句以典故写梦访隐者,可见思念之深及兴致之高。全诗萧散幽淡,自然古朴,颇有意境,有陶渊明诗之神韵。
倪瓒平生不慕显贵,所交多处士学者,诗酒往来,尽兴而已。此诗即其赠予同道友人。“李隐者”虽未详其人,但可知系作者钦慕的隐士,与作者有共同语言。此诗即作于新月升天之夜,写对友人的思念。

诗人倪瓒资料

赏析作者倪瓒

倪瓒,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倪瓒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倪瓒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 查看详情>>

诗人倪瓒作品: 《忆秦娥·扶疏玉》 《早春对雨寄怀张外史》 《王叔明画·笔精墨妙王右军》 《素衣诗素衣内自省也督输官租羁絷忧愤思弃田庐敛裳宵遁焉》 《寄张德常》 《题张以中野亭》 《赠沈生卖墨·桐烟墨法后松烟》 《竹枝词·噰噰归雁度春江》 《送别甘允从·来从墨沼云林下》 《石湖·愁不能醒已白头

《人月圆·惊回一枕当年梦》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