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评析

朝代:唐代诗人:陈子昂古诗: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更新时间:2017-03-06
陈子昂在七世纪八十年代写于洛阳的作品,表现了对描写对句的日益熟练,不是上官体的严谨板滞形式,而是充满生气,这种生气有时与对偶句的内在节制形成对立。
“伐木”是《诗经》篇名(第165首),传统的毛诗解释成与寻求伴侣有关。第十一句主要指落日使作者意识到必须返回,但在字面翻译上很难不将此译成直观的意象。
陈子昂的描写技巧比同时代人更具特色,更富有生气。正如同时或稍早的卢照邻等诗人一样,他们日益倾向于按叙述的次序安排对句。此诗写作者溯溪而上,越来越深入山中,直到天色已晚,仍依恋着不想转回。虽然这首诗按次序叙述,并透露了隐逸信息,其形式基本上还是宫廷诗常用的三部式,不过开头及结尾各由一联扩展为两联。伴随着三部式的是迅速转换的情调,从轻快的速度,兴致勃勃的伴侣,转变到明媚然而孤寂的景象——烟雾弥漫的沙洲和闪闪发光的山峰和倒影,从这里再转换到隐士生活的忧伤情绪,以此表达诗人逃避人类社会的愿望。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https://www.gushilai.com/gushi/ruqiaoxiaanjuxifamuxiyuanyousuil11.html
①回舻:驾船返回。舻,音lú。
②揞揄:原字为风旁加音,风旁加俞,音ànyú。海若:传说中海神名。
③鼇:音áo,同“鳌”。抃:音biàn,击;搏。

诗人陈子昂资料

评析作者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则天重视,授..... 查看详情>>

诗人陈子昂作品: 《观荆玉篇》 《感遇诗·玄蝉号白露》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 《群公集毕氏林亭》 《感遇诗·吾观昆仑化》 《田光先生·自古皆有死》 《感遇诗·白日每不归》 《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因酬晖上人独坐山亭有赠》 《宿襄河驿浦·沿流辞北渚》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