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和沈时斋八日登高韵》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吴文英古诗:声声慢·和沈时斋八日登高韵更新时间:2018-03-28
《声声慢·和沈时斋八日登高韵》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此词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记述词人重阳前登高的印象,并追忆词人年轻时的生活,蕴含着思乡之情。
《声声慢》,此调有平仄两体,历来作者多用平韵格,而《漱玉词》所用仄韵格最为世所传诵。双调,九十七字。仄韵格,前后片各五仄韵。《梦窗词》系平韵格,前后片各四平韵。
“八日登高”,乃九月八日,重阳前一日登高也。因为重阳节有登高习俗,词中又有“重阳正隔残照”句,故断定之。
“凭高”三句,写幻梦登高。首句一“梦”字奠定上片的基调。因为时斋已经先有词作在先,词人欲想和之,必定要另辟蹊径,所以他从梦幻入手。此处是说:我在梦幻中登高眺望,只见满山落叶而引起我的伤情,又因为那山高风急吹散了浓郁的秋香而更觉伤感。“坠叶”两句,化用“红叶题诗”典故,据《太平广记》载:“唐禧宗时,宫女韩氏以红叶题诗,自御沟中流出,为于佑所得;佑亦题一叶,投沟上流,韩氏亦得而藏之。后帝放宫女三千,佑适娶韩,既成礼,各于笱中取红叶相示,乃开宴曰:‘予二人可谢媒人’。韩氏又题一绝曰:‘一联佳句随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缄”,封也。此处是说:落叶上不但红消色退,而且破残不堪,所以我想要在叶上写上“秋去也”的消息,也难以完整封扎了。“重阳”两句,点时间。此处是说:当眼前的夕阳下去,再过一宵就到了重阳佳节。我们还是趁现在西风还没有肆虐的大好季节中,痛快地游玩吧。“乘半暝”三句,惜时也。此处是说:让我们趁着黄昏时刻,再去看看那些被秋风秋雨洗濯过的秋景,并在那浅水池畔顾影自怜吧。上片亦真亦幻记述登高印象。
“暗省”三句,追忆年轻时的京都生活。此处是说:我追忆起年轻时候在京都临安,与三五知己一起游玩湖光山色,多少次传杯祭酹杜工部,又多少次献上菊花招陶渊明之魂啊!“身老”两句,述眼前。此处是说:如今我虽身老力衰,却仍是为了生计奔走江湖,但心中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像大雁那样,飞归故乡,自在地归隐啊。“天南”,由大雁南归,引申为故乡。“乌纱”两句,“乌纱”句化用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中“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整冠”句意。此处是说:头上的乌纱风帽,今天还有哪位佳人来替我扶正?而秋风正在吹过林梢,月牙也正照映在树梢上呢。“漏声起”两句,惊幻梦,归现实。言更漏声起,惊醒了词人的幻梦,见室外星光闪烁,银河灿烂,从画檐间掩映室中。结句与首句呼应,从入梦起,至惊梦结,结构完整,层次井然。下片纯是忆旧。

诗人吴文英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 查看详情>>

诗人吴文英作品: 《探芳新·九街头》 《青玉案·新腔一唱双金斗》 《还京乐·黄钟商友人泛湖命乐工以筝、笙、琵琶、方响迭奏》 《一剪梅·赠友人》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花心动·郭清华新轩》 《扫花游/扫地游·春雪》 《喜迁莺·甲辰冬至寓越儿辈尚留瓜泾萧寺》 《祝英台近·上元》 《高阳台·风袅垂杨

《声声慢·和沈时斋八日登高韵》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