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辛弃疾古诗: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更新时间:2018-01-05
注释
⑴韩南涧:即韩元吉,辛弃疾居信州,与韩相邻,往来唱和频繁。
⑵渡江天马:原指晋王室南渡,建立东晋,因晋代皇帝姓司马,故云天马,此指南宋王朝的建立。《晋书·元帝纪》:太安之际,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及永嘉中,岁、镇、荧惑、太白聚斗、牛之间,······王室沦覆,帝与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而帝竟登大位焉。
⑶经纶:原意为整理乱丝,引伸为处理政事,治理国家。《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孔颖达疏:“经谓经纬,纶谓纲纶,言君子法此屯象有为之时,以经纶天下,约束於物。”
⑷长安父老:《晋书·桓温传》:温遂统步骑四万发江陵,水军自襄阳入均口,至南乡,步自淅川,以征关中。……温进至霸上,(苻)健以五千人深沟自同,居人皆安堵复业,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新亭风景:《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此指南宋人们对河山废异的感慨。
⑸夷甫:西晋宰相王衍的字。他专尚清淡,不论政事,终致亡国。
⑹沉陆:也说陆沉,指中原沦丧。《晋书·桓温传》:温自江陵北伐,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寮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⑺平戎万里:指平定中原,统一国家。戎,指金兵。
⑻山斗:泰山、北斗。《新唐书·韩愈传》曾说韩的文章“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此句赞扬韩元吉的文章。
⑼桐阴:北宋有两韩氏并盛,一为相州韩氏,一为颍川韩氏。颍川韩氏京师第门多植桐树,故世称“桐木韩家”,以别于相州韩琦。韩无咎有《桐阴旧话》十卷,记其家世旧事。此句写其家世、生活。
⑽绿野:唐宰相裴度退居洛阳,其别墅曰绿野堂。《新唐书·裴度传》:“时阉竖擅权,天子拥虚器,缙绅道丧,度不复有经济意,治第东都集贤里,沼石林丛,岑缭幽胜。午桥作别墅,具燠馆凉台,号绿野堂,激波其下。度野服萧散,与自居易、刘禹锡为文章,把酒穷昼夜相欢。不问人间事。”
⑾平泉:唐宰相李德裕在洛阳的别墅名平泉庄。
⑿东山:在今浙江省上虞县。《晋书·谢安传》:谢安寓居会稽,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这三句是预想韩元吉将来功成身退后的生活。
白话译文
自从高宗皇帝南渡之后,有几个人能真正称得上是治国的行家里手?中原沦陷区的父老乡亲期盼北伐,翘首眺望,南渡的士大夫们也慨叹山河破碎,国土沦陷,半壁河山至今依旧。而那些清谈家们面对大片国土丧失,何曾把收复失地、挽救危局、统一国家放在心上?算起来,我为平定金兵,戎马倥惚,已征战了万里之遥。横枪立马把金人赶走,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留名青史,这才是真正读书人的事业。韩元吉啊,你是否明白这一点呢?
你的文章可以与韩愈齐名,被人视为泰山、北斗,你的家世尊贵显赫,门庭前的梧桐成荫,浓密清幽,一定会找来金凤凰。你生来就志在四方。今请看:若生逢其时,遭遇明主,你就回叱风云,显露头脚,大展身手。现在你虽然辞官在家,寄情于绿野堂的景色与平泉庄的草木,纵情于东山上的歌舞诗酒,但古代名相的志趣并未丢,为国捐躯的壮志也并未减。等到将来,有朝一日,你再出山重整社稷,收复中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之后,我再来为你举杯祝寿。
词一起两句如高山坠石,劈空而来,力贯全篇。《晋书》卷六《元帝纪》载:西晋亡,晋元帝司马睿偕西阳、汝南、南顿、彭城四王南渡,在建康建立东晋王朝,做了皇帝。时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此借指宋高宗南渡。“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缕。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王安石《祭范颍州文》:“盖公之才,犹不尽试。肆其经纶,功孰与计?”南渡以来,朝廷中缺乏整顿乾坤的能手,以致偏安一隅,朝政腐败。此二句为全篇之冒,后面的议论抒情全由此而发。
接“长安父老,新亭风景”,连用两典:一见《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桓温率军北征,路经长安市东(古称霸上,即咸阳),“居人皆安堵复业,持牛酒迎温于路中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此指金人统治下的中原人民。一见《世说新语·言语篇》:东晋初年,“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北宋沦亡,中原父老盼望北伐;南渡的士大夫们,感叹山河变异“可怜依旧”。这就是宋室南迁近六十年来的社会现实!宋高宗在位三十五年,这是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文征明《满江红》)。任何屈膝叩头的事都做得出来,只求保住自己的小朝廷皇位。宋孝宗初年还有些作为,后来又走上老路。
继指责朝廷中一些大臣清谈误国:“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夷甫即王衍,西晋大臣,曾任宰相。“衍将死,顾而言曰:……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晋书》)卷四十三《王戎传》附王衍)。后桓温自江陵北伐,“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这里借桓温对王夷甫的批评,斥责南宋当权者使中原沦陷,不思恢复。
通过上述种种有力的议论,于是指出:“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戎”,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泛称之一。这里指金人。辛弃疾在带湖闲居,提出“平戎万里”这样严肃的政治问题,既是对韩南涧的期望,更表现出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对国事的关怀。

诗人辛弃疾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 查看详情>>

诗人辛弃疾作品: 《感皇恩·春事到清明》 《满庭芳·柳外寻春》 《贺新郎·用前韵再赋》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 《洞仙歌·访泉于奇师村得周氏泉为赋》 《鹤鸣亭绝句》 《信笔再和·春酒频开赤印灰》 《水调歌头·题子似瑱山经德堂堂陆象山所名也》 《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