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霸传》注释译文

朝代:魏晋诗人:陈寿文言文:孙霸传更新时间:2018-11-02
孙霸,字子威,孙和的弟弟。孙和为太子时,孙霸为鲁王,他所受的宠爱厚待,与孙和没有两样。不久,孙和、孙霸不和的消息传到孙权的耳里,孙权禁止他们与外界往来,借此让他们专心向学。督军使者羊瞆上疏说:“为臣听说古代占有天下之人,都是先明确区别嫡庶,封建子弟的爵地,以此让他们尊崇祖先,成为国家屏障。现在二宫所接受的名号,天下都称道合宜,这是我大吴国兴隆的根基。近来听说二宫一起被禁绝与宾客来往,远近之人都觉得惊诧,大小官员均感失望。我私地打听下边的议论,听取众人的意见,都认为二宫智慧通达、英才俊茂,自从他们被确定名分和称号,至今已有三年,他们的德行昭著国内,英名传扬外邦,连西、北两处地方,也早已敬服他们的名望。大家都说陛下应当顺应远近人们归顺德政的厚望,尽量让二宫延请四方宾客,使别国听到他们声名后,都想作为他们的臣仆。如今既未注意这方面的努力,而是颁布诏令,减少他们的侍从护卫,压抑他们去绝交宾客,使四方之人的敬意不能与二宫相通。虽说陛下确是在崇尚古代道义,想让二宫专心向学,不再考虑观听细小事体,期望他们温习历史广知事物,然而这并非臣下翘首企盼的最大心愿。有人说二宫不遵循典章制度,这正是为臣所以坐卧不安的原因。即使实际情况如人们所猜疑的那样,也应及时补救察明,认真细致地加以斟酌,不使远近的人们都听到如此传言。为臣担心人们猜疑日益积累会发展成毁谤,天长日久会流散四方,而西、北两地,离我国不远,流言通过传告,很容易传到魏、蜀两国境内。传到西、北两地之日,舆论必然很快产生,将认为我们二宫有背叛的罪过,到时不知陛下将作何解释?如果无法向别国释疑,则也无法使国人释疑。国人心存疑惑,异国借机诽谤,这就绝不能发展巍巍王业、镇守神圣国土了。愿陛下及早发布仁厚诏令,使太子与鲁王像过去一样去以礼敬交宾朋,这样则天清地宁,天下有幸极了。”其时,全寄、吴安、孙奇、杨竺等暗地共同依附孙霸,企图危害太子。他们诬陷诽谤,致使太子败落,孙霸也被赐死。杨竺遭到尸体漂流长江的惩罚,他的哥哥杨穆因多次谏诫过杨竺,所以得以免受杀头,但还是被流放到南方的州里去。孙霸被赐死后,又处死了全寄、吴安、孙奇等人,他们都是因为结党孙霸陷害孙和所招来的恶果。孙霸的两个儿子,孙基、孙壹。
五凤年间,孙基被封为吴侯,孙壹被封为宛陵侯。孙基在宫内侍奉孙亮,太平二年(257),因偷盗御马,被收捕入狱。孙亮问侍中刁玄说:“盗乘御马定什么罪?”刁玄回答说:“应定死罪。然而鲁王死的早,希望陛下能哀怜而饶恕他。”孙亮说:“法律,天下人所共同遵守的事,怎能因为是亲人就有所偏袒呢?应当考虑一个可以免他的罪行的办法,怎能以追念死去的亲人情感为理由呢?”刁玄说:“以前赦免罪犯有大小之分,或则普天下之下的大赦,也有千里、百里范围的赦免,听任君主的意向而定。”孙亮说:“能解人意的不正是您吗?”于是下令赦免宫廷内的犯罪者,孙基因此得以免死。
孙皓即位后,追究孙和与孙霸的旧怨,削除孙基、孙壹的爵位封地,同他们的祖母谢姬一起被流放到会稽郡乌伤县。
孙奋,字子扬,孙霸的弟弟,他的母亲叫仲姬。
太元二年(252),孙奋被册立为齐王,居住在武昌。孙权去世,太傅诸葛恪不想诸王处在长江沿岸的兵马争战之地,就将孙奋转迁到豫章郡。孙奋十分气愤,不服从命令,又多次越轨法度行事。诸葛恪上笺书劝谏他说:“帝王之尊贵,与上天相等位,因此帝王即以天下为家,以父兄为臣,四海之内,都是臣仆。仇人有善行,不能不举用,亲人有恶行,不能不处治,以此承受天命谐理万物,先为国家着想,后替自己打算,此为圣人制定法度,百世不变的道理。从前汉朝初兴,多将子弟封为藩王,及至他们势力过于强大,动辄作出不轨行为,上则危亡社稷,下则骨肉相残,后世以此为戒,认为是最大的忌讳。自光武帝中兴以来,对诸王作了规定,只得在宫内自我娱乐,不得管理百姓,干预政事,与他们相交之人,都有严格的限制,于是他们各人都得以保全自安,各保福运。这便是前代得失成败的验证。近代袁绍、刘表各占有封土,土地并不狭小,人众也不贫乏,只因嫡庶未分,于是断绝了自己家族祖庙的祭祀。这是天下智者愚人共同叹息痛心之事。大行皇帝观察古代借鉴当今,防范抑制事情于萌芽状态之时,从千秋功业上考虑。故此他卧床不起之时,将诸王分遣到各自的封邑,诏令策命十分恳切,法例律令十分严峻,他所戒令的内容,无所不至,确实是想上保宗庙之安,下佑诸王之全,使帝王百代相嗣,没有危害国家的后患。大王您应当上想周泰伯顺从父亲意愿之事,中念河间献王刘德、东海王刘强恭敬朝命的节操,下当节制骄狂横行荒谬错乱的行为,以此作为警戒。而我听说大王不久前来到武昌以来,多次违背诏令,不遵法度,擅自调集众将兵修护宫室。另外您的身边经常跟随着犯有罪行的人,本当上表呈报,公开交付有关衙门处理,而您却擅自私下杀掉,把事情弄得不明不白。大司马吕岱亲受先帝的诏令,辅佐导引大王,而大王却不接受采纳他的建议,使他心怀忧惧。华钅奇是先帝的亲近大臣,忠良正直,他所陈述的道理,您应当采纳应用,然而您却听后恼怒华钅奇,有要将他收捕的言语。另外中书杨融,亲受皇上诏令,您本应当对他恭谨肃敬,却说‘我就是不听从禁令,你把我怎样’?听到这话时,群臣无不感到惊讶,无人不感到寒心。俗话说:‘明镜可以照出形貌,古事可以鉴戒今人。’大王应深以鲁王为戒,改变自己的行为,谨慎小心,尽力敬奉朝廷,这样则没有什么要求不能得到。如果放弃遗忘先帝的法令教诲,心怀轻慢之意,为臣宁负大王,不敢有负先帝遗诏,宁愿受大王的怨恨,岂敢忘记尊主的威严,而使诏令在藩臣中不能施行呢?这是古今正义,大王所明白知晓的事理。福运的降临有一定的根源,灾祸的降临也不是一日而成,在其逐渐发展时不忧不虑,将来的后果是无法去后悔的。假如鲁王早早地接纳忠直之言,心怀惊惧之虑,那么他就能享受无穷的福运,哪来灭亡之祸呢?良药苦口,只有患病者以它为甘甜;忠言逆耳,只有通达事理者才乐意接受。
今天我诸葛恪等人苦苦思虑想为大王解除尚处萌芽状态的危险,扩大您福运吉祥的基础,故此不自觉地把话说到了顶,希望您能三思。”孙奋收到笺书后十分恐惧,于是移居南昌,但他游玩狩猎更为频繁,官员部属都无法忍受他的命令差遣。及至诸葛恪被诛,孙奋到下游住在芜湖,企图到建业观察事态变化。傅相谢慈等人劝谏孙奋,孙奋却杀了谢慈等人。孙奋因此被判罪黜为平民,流放到章安县。
太平三年(258),被封为章安侯。建衡二年(270),孙皓左夫人王氏去世。
孙皓悲伤思念过度,朝朝对着灵柩哭泣,一连数月不出门,于是民间有人传言孙皓死了,并谣传孙奋与上虞侯孙奉必有一人会被立为皇帝。孙奋的母亲仲姬的坟墓在豫章,豫章太守张俊猜测此事或许为真,于是前往扫祭坟茔。孙皓听说此事后,将张俊车裂并夷灭三族,将孙奋和他的五个儿子全部诛死,取消了他的封邑。

诗人陈寿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 查看详情>>

诗人陈寿作品: 《刘璋传》 《柳世隆传》 《朱异传》 《辛毗传》 《周泰传》 《黄忠传》 《秋日武陵客舍写怀》 《徐奕传》 《邴原传》 《郭淮传

《孙霸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