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述怀》注释

朝代:唐代诗人:李百药古诗:途中述怀更新时间:2017-02-27
⑴伯喈(jiē):东汉蔡邕的字。蔡邕(133-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
⑵亭伯:东汉崔骃的字。崔骃(?-92),东汉文学家,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之:往,到。
⑶伊余:自指,我。
⑷衡阳雁:衡阳南有回雁峰,传说秋末冬初,大雁由北向南飞来,至此停留下来,不再南飞,遇春而回。“雁不过衡阳”是古诗词中一个常用的典故。

李百药写过像《奉和初春出游应令》的宫廷诗,但这首《途中述怀》与宫廷诗的全部创作原则相反,李百药在诗里塞进两个与他的情况相近的历史先例,蔡邕的流放和崔骃被窦宪授予位于东北地区的卑职。这两人都是东汉的学者。衡阳传说是大雁南徙之旅的终点。与魏征的《述怀》相较,两首诗都结束于原则的肯定和道德的决心。李百药说:丈夫自有志,宁伤官不公;魏征说: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两首诗在运用历史典范及风景描写方面也是相似的。这是李百药在放逐和逆境里所写的诗歌。可见他在失意的时候常写出脱离宫廷风格和惯例的自我表现的诗。

诗人李百药资料

注释作者李百药

李百药(564年—648年),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深县)人,唐朝史学家、诗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内史令,预修国史,撰有《齐史》。隋文帝时百药仕太子舍人、东宫学士。隋炀帝时仕桂州司马职,迁建安郡丞。后..... 查看详情>>

诗人李百药作品: 《奉和初春出游应令》 《雨后·晚来风景丽》 《袁聿修传》 《春眺》 《魏收改武学文》 《送别·眷言一杯酒》 《赋得魏都》 《送别·眷言一杯酒》 《途中述怀》 《綦连猛传

《途中述怀》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