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赋》赏析

朝代:两汉诗人:王延寿文言文:王孙赋更新时间:2018-11-09
此赋基本上沿袭了自西汉以来体物赋的套路,但作者却以自己独到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方式给原有的形式增加了生命活力。
此赋分三段,描写线索由近及远,从特写画面到全景画面。第一段赞叹自然造化无所不能,领出对王孙的描写,其“神伟以屈奇”和“玄微以妙密”说明大自然的作品王孙同样神奇奥妙。第二段是给王孙画一个近景像。首先用容貌似老公而躯体像小儿这样强烈的反差映衬王孙,勾勒出王孙的整体轮廓,给人以一个怪异的印象。接下来是一笔一笔细细描绘王孙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两颊,直至王孙路卧的姿势都一一介绍。最后写了王孙发出的各种奇怪声音及表现出的各种样子。第三段把王孙放在它的生活环境中描写,着重表现它的生活习性。它生活在深山密林中,习惯临高履危,常常攀援在下有不测深谷的树枝上,有时好像从树上坠落,却又附着在另一棵枝干上,跳跃像闪电一样迅疾,吊在树上又像垂悬的瓠瓜。有时远赴而去,有时从容自得,有时四散奔逃,有时聚集一处,可以沿险峻的高山上结队逐追,也可以在挺直的树干上腾跳舞蹈。特别地,王孙作为动物却有和人一样的饮酒嗜好,于是人们把酒放在它的附近,当它喝得醉醺醺而仆倒在地时便将它捆绑起来送进庭厩,让它成为赏玩之物。
全赋描写细致,语言生动,气势回荡,音韵铿锵。虽然和传统大赋比,全赋用在王孙身上的笔墨不多,但对王孙的描绘却非常细致全面,既可以看到王孙的局部特征,又可以看到王孙的整体活动及相应背景。在整体结构上,此赋改变此前以物为主的铺叙方式而采用以我为主的铺叙方式。此前的辞赋作家往往事先确定了东南西北、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然后依此次序观察对象,进行描写,而此赋则是描写对象在作者眼中变换位置,作者可以自由地把握对象,对象反映在赋中就显得不呆板被动。此外,作者并不注意那些固定的、一眼就能察觉的内容如色彩等,而是去找同中动态的异,因而作者在遣词造句时用形容词多带有一些动态效果,如写王孙的眼睛用了“睚
注释
1、《醉乡记》:作者王篑,字无功,隋唐时代的隐逸诗人,仕途不顺,归隐山林,嗜酒成癖,能饮五斗,著五斗先生传及醉乡记,是王秀才王含的先祖。
2、偃蹇:困顿、失志。
3、颜子:颜渊。
4、箪:盛饭的圆形竹器。
5、金石:金,钟鼎彝器。石,碑碣石刻。金石指用以颂扬功德的箴铭。
6、圣人:孔子。
7、汲汲:形容努力求取、不休息的样子。
8、曲:把麦子或白米蒸过,使它发酵后再晒干,称为曲,可用来酿酒。此处指酒。
9、建中:唐德宗年号。
10、丕绩:大功业。
11、无所挟:就算是没有什么才华。
12、张之:协助他。
13、文与行:文章与品行。
译文
我在年轻的时候,读王篑的醉乡记,心里面很奇怪那隐居的人,既然和世界没有什么牵挂,为什么还说这种话,难道说真的是贪吃那酒吗?到后来读了阮籍、陶潜的诗,终知道他们虽然洒脱,不愿同世人交接,但是他们的心,终究不能平,偶然碰见那事物的是非,他就感触起来,把酒来做遁世的托辞罢了。那颜子住在一条陋巷里,只有一箪的饭,一瓢的汤。曾子唱起歌来,声音好像是从金石里发出来的,他俩寻到了圣人做老师,急急忙忙的要想学他,还觉得来不及;对那外面的事情,没有工夫去计较了;那里还会有借着醉乡做逃遁处的道理呢!所以我很哀怜那醉乡的人,不曾逢着好时候。 建中初年,天子即位,很想按照贞观开元年间的政治,做一番大事业,朝庭上官,个个上奏疏,讨论时务,这时候那醉乡的后嗣,又因为所说的话太直,丢掉了官。我读了醉乡的文词很哀怜他,又很敬重那良臣的刚烈,总想认识他的子孙。现在你肯来见我,就算是没有什么才华,我也要协助于你,况且你的文才,你的品行,很能继承家风元气,浑浑然即端方又敦厚,只可惜我的力量很薄弱,不能够提拔于你,而我的话,又没有什么人相信。没有其他的法子了,只好趁你走的时候,请你吃上杯水酒。

诗人王延寿资料

赏析作者王延寿

王延寿(约140-约165年),字文考,一字子山,南郡宜城人,东汉辞赋家。文学家、楚辞学家王逸之子。曾周游鲁国,作《鲁灵光殿赋》,叙述汉代建筑及壁画等。后渡湘水溺死,年仅20余。原集失传。..... 查看详情>>

诗人王延寿作品: 《鲁灵光殿赋》 《王孙赋》 《梦赋

《王孙赋》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