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谟传》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欧阳修文言文:魏谟传更新时间:2018-09-13
魏谟字申之,巨鹿人。在文宗太和七年(833)考中进士。同州刺史杨汝士做长春宫巡宫,文宗读到《贞观政要》,想到魏徵的贤德,下诏寻访他的后人,杨汝士举荐魏谟为右拾遗。魏谟风姿昂扬,身材高大挺拔,文帝深感诧异。
在此之前邕管经略使董昌龄冤杀了录事参军衡方厚,因而贬官为溆州司户。不久又调任硖州刺史,魏谟上疏评论说:“帝王发布号令施恩,赦免有罪的人,只有故意杀人的不赦。近来董昌龄专门杀戮无辜,事实彰明较著。受害人妻儿含冤负屈,远行万里投诉。到审问时董昌龄承认罪过,却未被判决处死,朝廷内外纷纷议论,认为这是违法曲断。现今又授予董昌龄州郡长官职务,让他又去治理地方,一再违乱典章制度,有背最根本的道理,我认为不可。”于是皇帝下命令将董昌龄改任为洪州别驾。
御史中丞李孝本,是皇族宗室,因牵涉李训谋逆被叛处死罪,他有两个女儿被没收进后宫。魏谟上疏劝谏说:陛下登位以来,从不爱好声色之娱,至今十年以来,从未采选宫人。自近数月以来,皇上慕恋渐改,关注女伎乐舞,教坊一百人、二百人选用不止,庄宅司没收、采买的事,略有所闻。日前又召取李孝本女儿进宫。陛下与她同宗一姓,恩宠于她算什么名份?这件事情极其有损陛下谨慎持重的美名,连累陛下招致恶名。谚语说:‘止住寒冷不如多着皮裘,平息谤议不如加强修身。’敬望陛下明察不惑,崇尚名传千载的大德,抛弃一时的嗜好。”上疏见效,文宗当日就放出了李孝本的女儿。先前,皇帝对宰相说,当年太宗皇帝得到魏征,让他补正自己的不足与过失。我得到魏谟的辅助,他必定能尽心劝谏。我不敢希求达到贞观之治的境地,或许也可以处于不犯过失的地步了。
教坊有乐工擅长创制新声,变革音律,宣旨授予他扬州司马。大臣进奏说:“扬府司马官品很高,不适合授予乐官。”文宗有意偏袒他,宰辅大臣授意谏官不要再进谏了,唯独魏谟坚持进谏,于是乐工改任为润州司马。
后来魏谟转任起居舍人。文宗对他说:“你家里有什么以往的奏疏、诏令留存下来么?”魏谟回答说:“仅有笏板尚存。”文宗让他进献入宫。郑覃说:“怀念在人不在笏。”文宗说:“郑覃不理解我的心意,献笏,这就是《诗·甘棠》所表达的怀念德政之义,不仅仅是笏本身而已。”魏谟正要退去,文宗又叫住他,告诉他说:“我行事如有不当,你要立即进呈奏论。”魏谟说:“臣往时担任谏官,理当正言进行规劝。现今官居史臣,职责仅在记载君主言行,臣不敢超越职分。”宗说:“凡属门下、中书两省官员合并议政,你尽管陈奏,不要受你刚才讲的话拘束。”文宗派宦官向魏谟取要他录写的帝王起居注,想看一看。魏谟坚定地进言说:“自古以来设置史官,其职责在于记事彰明鉴诫。陛下只要是行事正确,就不要担心微臣不记载。如果陛下所做的事有错误,即使我不记载,天下的人会记载下来。”文宗又说:“不是这样的,我曾经取起居注看过。”
魏谟说:“从前您取来看起居注,是史官失职。陛下一看之后,从此记事就必须有所回护避忌。不能直书善恶,就不是历史了。传给后代,怎么让人信从?”文宗这才停止索看起居注。
大中十年,凭借平章事的身份兼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后又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右仆射、太子少保。魏谟去世,时年六十六岁,追赠他司徒职衔。
张存荐,字孝举,深洲陆泽人。张存才思敏捷,而且善作文章,能通晓《周官》《左氏春秋》。当初,受到颜真卿赏识。大历年间,浙西观察使李涵上表说张荐有才能可充任史官。皇帝下诏书授任他为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他因为母亲年老予以辞让而没有就任。守丧期满,礼部将郎于邵又将他举存给朝延,于是被召入朝充任史官修撰,兼任阳翟尉。颜真卿被李希烈拘禁,派遣兄长的儿子颜岘和家仆入朝奏事,前后五批人都被扣留在内客省,不能出去。张荐的奏章递上后;被卢杞扣押,没有回音。
朱泚谋反,(张荐)改名换姓隐藏在城中,撰写了《史遁先生传》。京师平定后,升任左拾遗。皇帝下诏重新起用卢杞任刺史,张荐与陈京、赵需等人论说卢杞为人奸诈邪恶反复无常,不应当任用,入朝应答态度坚决,唐德宗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贞元元年,德宋亲自到城郊祭祀。当时刚经历过战乱,礼器仪式残缺不全,任用张荐为太常博士,让他参与整顿典礼礼仅,大约恢复了旧时的典章。刑部尚书关播拿着符节送咸安公主嫁往回纥,任命张荐为判官。返回后,调任工部员外郎。过了很久,升任为谏议大夫,再次担任史馆修修撰。
当时裴延龄掌权,中伤贤良之臣,提出的建议无不符合重帝的心意。张存打算上疏弹劾他的恶行,裴延龄知道了,就对皇帝说:“谏议大夫评论朝政得失,史官撰写人君的善恶,这两种官职不能兼任。”张荐改任秘书少监。裴延龄想方设法寻找罪名斥退他。恰巧朝延派遣使者册封回鹘毘伽怀信可汗,便派张荐去回鹘。返回朝延后任秘书少监。吐蕃赞普去世,升任工部员外郎,任吊祭使。张荐对答详尽机智,多次出使远方。到达赤岭,遭受疾病而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吐蕃把他的灵柩送回。唐顺宗继位,丧讯传到,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宪”。
张荐从拾遗到侍郎,总共二十年,常常兼任史馆修撰。起初。贞元时,京师大旱,皇帝避开正殿,减少膳食,张荐建议限定时日以使符合古时制度。等到制定昭德皇后庙乐,迁移献、懿二祖神位。定立太仅位号、大臣祔庙鼓吹法;没有不是他参与裁定的,诸儒都认为张荐学识渊博而详尽。所写的书有一百多篇。

诗人欧阳修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 查看详情>>

诗人欧阳修作品: 《武陵春·宝幄华灯相见夜》 《虫鸣·叶落秋水冷》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 《勉刘申·有司精考覈》 《送朱职方提举运盐》 《寄题洛阳致政第少卿静居堂》 《李晟传》 《送高君先辈还家》 《送张洞推官赴永兴经略司》 《呈圣俞·吾爱陶靖节

《魏谟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