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黄鹂》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柳宗元古诗:闻黄鹂更新时间:2017-04-20

《闻黄鹂》此诗是柳宗元抒发离乡之愁、贬谪之苦的代表作。诗人因闻黄鹂鸣叫,引起乡思,反映久遭贬谪的抑郁和渴望还乡的心情。诗人谪居永州已经十个年头,度日如年,曾作《囚山赋》说:“谁使吾山之囚吾兮滔滔!”这种囚徒生活,使诗人深感抑郁与悲苦,然而朝廷有明令:“王叔文之党坐谪官员,凡十年不量移。执政而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十年将到,诗人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此诗就是这种心境的真实写照。

【注释】
⑴黄鹂:即黄莺,亦名仓庚、搏黍、黄鸟,羽毛黄色,从眼边到头后部有黑色斑纹,鸣声悦耳。
⑵子规:即杜鹃,又名布谷、杜宇、鹈鴂 ,初夏时啼声昼夜不断,其声凄楚。
⑶一声梦断:言黄鹂的一声鸣叫把梦惊醒。楚江曲:指永州湘江之滨。故园:指长安。春意生: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⑷无山河:谓秦中平原没有高山大河。际天:连天,一望无际。青波:指麦浪。
⑸王畿(jī基):京郊,古称靠近京城的周围。优本:优待农民。务闲:指农忙过后稍稍清闲的时候。饶经过:颇有情谊的频繁来往。
⑹晴烟:指炊烟,有人家居住的地方。
⑺昆明:昆明池,在长安西南。据《汉书·武帝纪》,武帝为习水战,于长安西南凿昆明池,周围四十里。细柳:地名,即细柳聚,又称柳市,在昆明池之南。汉文帝时,周亚夫曾屯兵于此,以备匈奴。翥(zhǔ驻):飞举。宋之问《度大庾岭》诗:“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⑻伧(cáng仓):韩醇注:“楚人别种。”不思还:不想还乡。
⑼乡禽:指在家乡常能见到的子规、黄鹂。生心:产生思念之心。桑梓:家乡。《诗经·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朱《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后以桑梓为家乡的代称。
⑽闭声:停止鸣叫。回翅:张开翅膀往回飞。务速:一定要快。西林:柳宗元在长安城西有祖遗田产,有果树数百株,西林指此。椹(shèn臻):同“葚”,桑树结的果实,成熟后色紫,故日紫椹。行:即将。
【译文】
听厌了杜鹃朝朝暮暮的啼叫,
不料忽然间传来了黄鹂的鸣唱。
熟悉的叫声打断了我在湘江边上的睡梦,
满眼显现出故乡生机盎然的景象。
那里放眼千里看不到高山大河,
与长天相连翻滚着青青麦浪。
京都地区优待农民少征赋役,
乡邻们在农忙过后、酒酿成熟频繁来往。
在那炊烟袅袅巷道深深的村舍里,
村南巷北的人们远远地打着招呼互话短长。
黄鹂翻飞在阳光下高高地横过昆明池,
又迎着风斜看着细柳展翅飞翔。
我如今跌落在家乡的千山万水之外,
就像楚地客家人那样不再返家回乡。
你这故乡的鸟儿为什么要来到这里,
使我心里不禁思念起遥远的家乡。
停止鸣叫调转翅膀快快往回飞吧,
你爱吃的西林紫桑就要飘出成熟的果香。

诗人柳宗元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 查看详情>>

诗人柳宗元作品: 《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为明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楥遂其生植感而赋诗》 《种白蘘荷》 《闻黄鹂》 《赠江华长老》 《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入黄溪闻猿·溪路千里曲》 《饮酒·今夕少愉乐》 《泾水黄·泾水黄》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闻黄鹂》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