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注释译文

朝代:现代诗人:鲁迅古诗: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更新时间:2017-06-29
注释
清采:清雅美丽的花。妥:使……安宁。这里的“妥湘灵”是使湘灵得到安慰的意思。
九畹(wǎn):屈原《离骚》:“余既遂兰之九畹兮。”畹,古代的一种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一说是二十亩,一说是三十亩。贞风:坚贞高洁的品格,古人认为兰花是具备这种品格的,这里的“九畹贞风”就是指兰花而言。独醒:《楚辞·逢父》:“众人皆醉我独醒。”这里是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作者用来自比。
萧艾:恶草。《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用萧艾来比喻小人,这里指国民党特务和投靠国民党的买办文人。密:多,此处指小人比较多。
迁客:被放逐的人。作者曾因战争及国民党的迫害屡次迁居,所以在这里自称“迁客”。播芳馨(xīn):传播芳香,这里是指作革命宣传。
白话译文
一枝清新秀丽的花献给湘水女神,广阔兰园里的芬芳慰藉着革命者。
无可奈何的是终于陷入密密的文网,即便成为受迫害到处奔波的人还是要散播宜人的香气。
这是一首借凭吊屈原而感时述今的诗作。作者凭吊屈原,旨在述今叙志。表面看来,此诗似乎通篇不离借《楚辞》,叙楚事,召楚神,用楚典,曲折难懂。但究其实质,作者完全是凭借屈原其人、其事和其诗,驰骋想象,生发开去,开拓全诗意境,寓意深远。因而,全诗句句有用典,句句有比附,句句蕴含寓意。诗的旨意不在言中,而在言外,写得十分曲折委婉,耐人寻味。
首句,借“清采”而召“湘灵”,喻写革命文艺与革命大众的血肉联系。一个“妥”字,起着纽带作用,自然而巧妙地将二者勾连起来了。从而,揭示出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正是根植于广大的革命工农大众的肥沃土壤之中的,并已成为革命大众的有力的战斗武器。
第二句,以兰花的广植及其贞洁的风姿,喻写左翼作家队伍的日益壮大及其革命气节。一个“慰”字,不仅将“贞风”与“独醒”勾连起来,而且把二者精神上的联系,深刻地揭示出来。正因为兰花的“贞风”,才足以慰藉与国民党势力而顽强搏击的革命者之心。
第三句,以愤激的反语,状写了空前残酷的反革命文化“围剿”的实际状况。一个“输”字,畅抒作者愤激之情。因“密”而“输”,因“输”而“无奈”。这里,准确地状写了当时文坛的“网罗犬多”,“缇绮遍地”的现实。但是,“无奈终输”既是当时现实的写照,又是作者欲扬故抑,为下句铺垫蓄势。
结句,借“迁客”行吟泽畔,喻写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敢于冒着严厉打压的危险,“怒向刀丛觅小诗”,仍然传播革命真理的铮铮铁骨与耿耿忠心。一个“却”字,紧承上句,陡然转折,将诗意由低抑向高昂腾跃。一个“播”字,感情奔腾,寓意深刻,是全诗旨意的归结,诗情的高潮。
全诗以“兰”为线索而贯穿始终。首句写“兰”的“清采”而“妥湘灵”,次语写“兰”的“贞风”而“慰独醒”,三语写“兰”的精神而敌“萧艾”,结句写“兰”的品格而“播芳馨”。因此,此诗虽凭吊屈原而实则述今,虽用楚典而实则巧寓新意。故此诗为推陈出新之作,新铸伟辞,寓意深远,清丽芊绵,自成馨逸。

诗人鲁迅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 查看详情>>

诗人鲁迅作品: 《无题·皓齿吴娃唱柳枝》 《秋夜有感·绮罗幕后送飞光》 《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 《偶成·文章如土欲何之》 《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 《学生和玉佛·寂寞空城在》 《赠人·明眸越女罢晨妆》 《别诸弟庚子二月》 《莲蓬人》 《悼杨铨·岂有豪情似旧时

《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