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伎》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白居易古诗:西凉伎更新时间:2020-04-14
注释
1、西凉伎(jì):唐代剧目之一,为中唐时期的全能剧。曰“西凉伎”,乃借伎艺名为剧名。据《唐戏弄》考订,此剧前身为《胡腾》歌舞剧,以西凉乐、狮子舞及二胡儿之科白表演为主,以《胡腾舞》为重要穿插。源于印度等地,后传入中国,盛行于敦煌(唐沙州)、酒泉(唐肃州,西凉故地)一带。
2、封疆之臣:指对国境线上负有重大使命的将帅。
3、胡人:古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统称。这里指舞狮人。
4、镀:以金粉涂物。
5、帖:贴。
6、奋迅:迅发、迅速。这里指狮子猛然用力地抖动毛衣。
7、流沙:玉门关以西的沙漠地带。西北一带大沙漠上的沙子会随风流动,所以叫流沙。这里用以借指西北边远地区。
8、髯(rán):胡须。
9、鼓舞:合乐而舞。
10、跳粱:跳跃,这是狮子舞的步法。
11、前致辞:向前讲话。指舞狮人对观众的表白。
12、应似:应当、好似,揣度之辞。
13、凉州未陷日:广德二年(764)凉州为吐蕃所陷。凉州,西汉置,唐治武威(今甘肃武威县),属安西都护府辖地。
14、安西都护:安西都护府设在交河城,即今新疆吐鲁番西十公里处,辖境内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四镇等等,贞元六年(790)没于吐蕃。
15、进:献。
16、须臾:一会儿。
17、新消息:即指上述凉州陷落,吐蕃长驱直入西安都护辖境。所以下句说“西安路绝”。
18、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
19、此曲:指前面胡儿与狮子的表演。
20、监军:皇帝派往边镇的宦官,负责监督军事。一作“三军”。
21、弄:演奏。
22、凉州:乐曲名,这里指《狮子舞》的伴奏曲。
23、敛(liǎn)手:拱手,表示恭敬。
24、白:禀告。
25、主忧臣辱:皇帝忧虑而不能为其分忧解难,是臣子的羞辱。《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主忧臣劳,主辱臣死。”
26、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
27、兵戈:指天宝十四年(755)的安史之乱。
28、犬戎:古族名。殷、周时,游牧于泾、渭流域,是殷、周西境的劲敌.后迫使周室东迁。这里借喻吐蕃。
29、西鄙:西部边地。
30、四十年:凉州是代宗广德二年(764)沦陷的,到作者作这首诗的元和四年(809),已有四十五个年头,这里是用其整数
31、河陇:河西(黄河以西)、陇右(陇山以西)连称。唐西北边地,属地二十余州,天宝乱后.渐为吐蕃尽占。
32、侵将:侵去。将,助词,表示动作的开始。
33、疆:边界。
34、凤翔:地名。在今陕西宝鸡。
35、缘边:沿着边境。缘,通“沿”。
36、屯(tún):驻守,驻扎。
37、遗民:亡国之民。这里指吐蕃沦陷区的河陇人民。
38、痛惜:沉痛地惋惜。
39、合:应该
40、奈何:怎么,为什么。
41、资:取。
42、纵:即使。
43、智力:能力。
白话译文
《西凉》杂伎是什么样子?假扮的胡人玩弄伪装的狮子。
木刻的狮头丝作的尾巴,金镀的眼睛银帖的齿牙。
抖擞毛衣摇摆着双耳,仿佛来自遥远的流沙。
紫髯深眼的两个胡儿,鼓舞跳跃地向前致辞。
就像凉州还没有失陷,安西都护送来的样子。
接着说“得到新的消息:安西的路断难回乡里。”
面对着狮子涕垂泪掉,“凉州陷落,你知不知道?”
狮子回头遥望西方,哀吼一声,观者也悲伤。
守边的将军爱这个调调,酒醉饭饱拿它来取笑。
势军待客欢宴监军,都离不开狮子胡人。
有一个战士七十高龄,见演《凉州》低头泪零。
抹掉眼泪向将军陈诉:“‘主忧臣辱’是古来的明训。
天宝以来战争不息,吐蕃不断地侵我土地。
凉州失守了四十来年,河陇沦陷了七千余里。
从前安西有万里的边疆,现在的边防却设在凤翔。
沿边空驻了十万大军,饱食暖衣闲度时光。
凉州的遗民盼望光复,将士却没有光复的意图。
皇帝为这事时常发愁,将军眼看着能不害羞?
为什么还看西凉的杂伎,取笑寻欢没一点愧意?
即使缺乏收回西凉的能力,怎忍心还把西凉拿来作戏!”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诗歌开头到“哀吼一声观者悲”,写凉州狮子舞的表演形式及内容。凉州狮子舞,由戴胡人假面具的演员和舞弄假狮子的演员组成。诗人用四句诗来写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接着诗人写狮子舞的剧情,由两个带胡人假面具的演员上台介绍狮子舞被军中欣赏的时间是凉州还没有攻陷之时,由安西都护带进来的。过了一会儿,传来新消息,安西都护府的回路已经被吐蕃人占领,回不去了。于是这两个假面人向假狮子哭泣。假狮子听了此话回头向西望去,它留恋自己的家乡,于是哀吼一声,观众看了都感到悲哀。
第二部分只有四句,从“贞元边将爱此曲”到“狮子胡儿长在目”,写现在的边关将领喜欢看狮子舞,喝醉了坐着看狮子舞表演不知疲倦,而无论是宴请宾客、犒劳士兵还是会宴三军将士,都要看狮子舞。这是一个过渡段,但所揭露的事实却极重要,说明了边关将领不思进取,耽于游戏,致使国土沦陷而不能收复。对此情景当然会有人出来说话,于是就有了第三部分的内容。
第三部分从“有一征夫年七十”到诗篇的结束,写一个老战士终于忍不住了,向边关将领发作了。诗人之所以让年已七十的老人出场,是因为这个老人曾经经历过凉州的沦陷和安西都护辖区的陷落,他是这一历史的见证人,他也最有这种国土被侵夺的耻辱感。老人看凉州狮子舞和那些没有经历过此番变故的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老兵的这一番话可谓义正词严,当然他实际上是诗人的代言人。老兵的话有几个关键意思:一是“主忧臣辱”,将领不应对皇上的忧虑无动干衷;二是边关日益内迁,但将卒却无所事事,根本无意收复失地;三是即使不能收复西凉,也不应将西凉的狮子舞当作游戏。这番话说出口,虽然边关将领不爱听,但也奈何这个老兵不得,因为这些将领理亏。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对以狮子舞来娱乐军营感到难以忍受,这与狮子舞的情节内容有关,它本身具有严肃的内容,有召唤将士们起来行动的深层意图,而不是一个娱乐性的题材。将一个严肃的主题变成一种娱乐性作品来欣赏,反映出当时的边关将士尤其是将领已经对国土被蚕食鲸吞这一事实麻木不仁了,这才是最可怕的。可以设想在凉州刚刚陷落的早期,凉州的狮子舞还是用来鼓舞士气的,具有召唤将士们杀回凉州去的精神力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将士对国土的沦陷已经习以为常了,凉州狮子舞原有的鼓舞士气的意义已经荡然无存了。但对诗人来说,如果凉州狮子舞不能鼓舞士气,那也不能用它做娱乐的手段。从诗中也看不出诗人对军队中的歌舞表演就一味反对,但可以看出他旗帜鲜明的一个观点:严肃题材的作品是不能用来娱乐的。这一看法在今天的艺术欣赏中仍然有其指导意义。

诗人白居易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查看详情>>

诗人白居易作品: 《郭虚舟相访》 《早兴·晨光出照屋梁明》 《思子台有感二首》 《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 《酬思黯相公晚夏雨后感秋见赠》 《哭刘尚书梦得·今日哭君吾道孤》 《醉后题李马二妓》 《答刘戒之早秋别墅见寄》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 《宿东亭晓兴

古诗《西凉伎》的名句翻译赏析

《西凉伎》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