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公义传》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魏征文言文:辛公义传更新时间:2018-09-28
辛公义是陇西狄道人。辛公义早年就死了父亲,由母亲一人抚养,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周天和年间,挑选品性好的人做太学生。辛公义凭勤奋出名。武帝时,召他到露门学,让他接受道义。武帝每月召他到身边让他和学识渊博的学者谈论,多次得到赞叹,当时同举人都仰慕他。
辛公义跟随军队攻打陈,凭功劳被授予岷州刺史官职。当地风俗害怕病人,假如一个人患病,就全家人都躲避他,父子之间,夫妻之间互相不看护照料,忠孝仁义之道都失去了,因此患病的人大多数死亡。辛公义对这种情况感到担忧,想改变当地这个习俗。于是分别派遣官员巡行观察管辖地,凡是患病的人,都用床运来,把他们安置在处理政处的大厅里。夏天流行瘟病时,病人有时候到几百人,厅堂内外都放满了病人。辛公义亲自摆放一榻,独自坐在里面,从白天到黑夜,面对病人处理政务。所得俸禄,全部用来买药,用来请医为他们治病,亲自劝他们进食,于是他们全部病愈。辛公义方叫他们的亲人来,并告诉他们说:“死是由天决定的,不会相互传染。过去你们抛弃他。这是死的原因。现在我将患病的人聚集起来,并在他们中间办事睡觉,假如说能传染,我哪能够不死的,病人又恢复健康了!你们不要再相信传染这件事。”
那些病人家里的儿子、孙子们都十分惭愧地拜谢离开。后来有人患病,病人就争相到他那里去,病人家里没有亲人,于是就留在家里供养他。大家开始相互关怀体贴,这种风俗于是就灭掉了。全境之内都称为慈母。
辛公义后来调任牟州刺史,初到任,就先到监狱里去,亲自审问案情。十多天内,把案件全部判断完,才回到大厅。受领的新案子,都不用文字记下来,派一个掌管办事的辅助官员,坐在一旁审问。若案子没审完,当事人必须要监禁起来的时候,辛公义就回到厅里住宿,案子不结案,他不回到内室睡觉。有的人劝他说,“案子这事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你何必折磨自己呢!”辛公义回答说:“我作刺史没有德行可以教导百姓,还让百姓拘禁在狱中,哪里有被监禁的人在狱中而自己心里踏实的呢?”罪人听到这后,都诚心服罪。后来有想打官司的,那人乡里的父老就开导地说:“这是小事,怎么能忍心让刺史大人辛苦劳累。”打官司的人大多双方相让而不再打官司。
皇甫绩字功明,安定朝那人。皇甫绩三岁就成了孤儿,为外祖父韦孝宽所养育。他曾与诸位表兄下棋,韦孝宽因他懒于学业,用严格的训令来督促他。但可怜他年幼丧父,特别原谅他。皇甫绩叹气说:“我没有父母教训,被外祖父抚育,如不克制自己,自我勉励,怎能成人?”他十分感奋,让别人打他三十棍子。孝宽听说此事,对着他流泪。他于是专心致志,一心向学,于经书史书多有涉猎。
周武帝还是鲁公时,推荐他担任侍读。武帝曾避暑于云阳宫,由太子(即后之宣帝)监国。卫刺王在首都作乱,城门已闭,百官都逃走一空,皇甫绩听到后奋勇赴难,遇皇太子于玄武门,(太子当时避难楼上,)太子特下楼拉着皇甫绩的手,悲喜交集;叛乱平定后,武帝听说了他的事情,并嘉奖了他,升官为小宫尹。
隋朝开皇元年,出京任豫州刺史,不久任命他为都官尚书。几年后,转任晋州刺史。将去做官,跪拜高祖说:“我实在平庸,又见识浅陋,对国家无益。因此常想冒着危难来报答国家的大恩。现在陈国还在,按我的揣度,有三个条件,可以灭他。”皇上问他缘故,皇甫绩回答说:“大国吞并小国,这是一个理由;正义的国家讨伐不正义的国家,这是第二个理由;接纳叛臣萧岩,对我们来说,就有了攻打它的理由,这是第三个理由。陛下若命勇武的将士(前往征讨),我请求加入军队,出点头发丝那么大的小力。”隋文帝嘉奖他的壮志,慰劳他,然后派遣他去。平定陈国后,任命他为苏州刺史。
高智慧等人在江南造反,苏州州民顾子元发兵响应,高智慧借助他来攻打皇甫绩。双方相持了八十天。顾子元一向感激皇甫绩的恩典,在冬至日,派人送上牛肉和酒。皇甫绩在给顾子元的信里说:“以前陈朝独自抵抗我朝,江东百姓饱受困苦。好在上天辅助仁德之人,假借我朝之手,进行了一次轻微的讨伐,陈朝当时就土崩瓦解。金陵的百姓,死而复生;吴郡、会稽的臣民,白骨上又生出了肉。你们只应感恩戴德,欢歌庆祝,怎能够自比那些对主人狂叫,并噬咬主人的疯狗?你既然不是我的臣民,何必尽上酒之礼?我是大隋国的将领,怎容与你外交?即便是遇到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的惨况,也不应相往来,何况你有足够的粮草兵马,又有高城深沟,你只需坐着等待援兵,对付我就绰绰有余了,何必劳你学着轻薄陈旧的风俗,说些虚伪的话,想阻拦我这个忠臣的心,白白地想迷惑我骁勇将士的大志?想用这些来见到你期待的目的(指望我们放了你),那是不可能的。你要好好地想想你的活路,并告知百姓,如能早日改变迷惑的心思,那你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还不算走得太远。”顾子元得到书信,就在城下叩头认罪。杨素的援兵也到了,合兵打败了叛军。朝廷授皇甫绩为信州总管、十二州诸军事。不久皇甫绩因病请求退休,有诏调他回京,并给赐他御药。宫中的使者去拜见慰问他,络绎不绝,后面派的使者能望得见先前派出来的使者。在家中去世,时年五十二岁。

诗人魏征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魏征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祖籍巨鹿下曲阳。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 查看详情>>

诗人魏征作品: 《豆卢勣传》 《令狐熙传》 《崔弘度传》 《皇甫诞传》 《李士谦传》 《治国不私故人》 《高劢传》 《贺若弼传》 《王世积传》 《柳彧列传

《辛公义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