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郑燮的诗 > 游江 > 注释译文

《游江》注释译文

朝代:清代诗人:郑燮文言文:游江更新时间:2020-12-03
释义
修竹:茂密修长的竹子
乐: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感到快乐)
学者:做学问的人
诚:的确
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的思考或欣赏。
翻译
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和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第二天路过前往拜访那户人家,看见琴、书、茶几、坐席等一应用具都是一尘不染,泛发出一片豆绿的色彩,大约是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缘故。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江上飘荡着帆船和渔艇,又有一丛丛的芦苇洲,耕作着的人和前来送饭的妇女,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则谨慎地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望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认为,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从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画呢?
注释
①明天顺间:明朝天顺年间
②为:担任
③部:规定,程序
④行:巡视,考察
⑤墨:贪墨,贪财
⑥爇(ruò):点燃,焚烧
⑦辄(zhé):就
⑧顾:回头看
⑨易:更换
⑩益:更加
译文
明朝天顺年间,丰庆担任河南布政使一职,按照程序巡察各县。有一个地方的县令是个大贪官,听说丰庆要来了,就十分害怕,便把银子熔铸成蜡烛的样子送给丰庆。丰庆先前没有察觉,后来侍者告诉他。丰庆故意说:“点燃蜡烛。”侍者说:“点了,可是不能燃烧。”丰庆笑着说:“不能燃怎么能当蜡烛呢?”(于是)仍旧把它装在先前的筐子中。第二天,全部还给县令,并对县令说:“你送的蜡烛不燃,换成能燃的吧,从今以后千万别再这样了。”县令出来后,更加害怕了,就解下官印辞官走了。丰庆也没有把这事告诉别人。

诗人郑燮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郑燮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郑燮为扬州八怪重..... 查看详情>>

诗人郑燮作品: 《游白狼山·悬岩小阁碧梧桐》 《题半盆兰蕊图》 《秋荷·秋荷独后时》 《道情·邈唐虞远夏殷》 《弄潮曲》 《青莲斋联·从来名士能评水》 《踏莎行·无题》 《邺城·划破寒云漳水流》 《邺城·划破寒云漳水流》 《瓮山示无方上人

《游江》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