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京市舞女》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吴文英古诗:玉楼春·京市舞女更新时间:2019-06-21
注释
玉楼春:词牌名,又称为《木兰花》《转调木兰花》《玉楼春令》《西湖曲》《呈纤手》《东邻妙》《春晓曲》《惜春容》《梦相亲》《归风便》《归朝观令》《续渔歌》等。双调,上片四句,押三仄韵,二十八字,下片四句。共五十六字。
狸帽:狐狸皮做的帽子。
梅额:额上画着梅花的形状,即所谓的“梅花妆”。
金蝉罗:薄如蝉翼的金色绫罗。
胡衫:指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
殢(tì):困倦。
婆娑:形容舞姿优美。
趁拍:踏着节拍起舞。
白话译文
头上戴的毛茸茸狸皮帽,把梅花妆的额部遮掩。身穿金蝉罗剪裁的紧窄窄短胡衫。游人争看乘在别人肩头上的细腰小舞女,她已有倦态还勉强跟随悠闲的鼓笛舞蹁跹。
问她答称家住城东街。她的舞技高超,千金也难买。游人散尽舞归来,困倦贪睡眠,梦中还踏着鼓笛节拍舞翩翩。
《登观音台望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二句用“围棋局”“菜畦”作喻,描画长安城整饬、匀称的布局,笔直、宽敞的街道;后两句笔锋转向唐都政治活动的中心即大明宫,写早朝情景,以“一条星宿”为喻,写出火把之多,官员之众,仪礼之盛。此诗的描写具体生动,言简而意丰。
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时诗人在长安,登上乐游原上的观音台,望着远处的长安城,诗人浮想联翩,写下了《登观音台望城》这首诗。

诗人吴文英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 查看详情>>

诗人吴文英作品: 《探芳新·九街头》 《青玉案·新腔一唱双金斗》 《还京乐·黄钟商友人泛湖命乐工以筝、笙、琵琶、方响迭奏》 《一剪梅·赠友人》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花心动·郭清华新轩》 《扫花游/扫地游·春雪》 《喜迁莺·甲辰冬至寓越儿辈尚留瓜泾萧寺》 《祝英台近·上元》 《高阳台·风袅垂杨

《玉楼春·京市舞女》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