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韦七赞善》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杜甫古诗:赠韦七赞善更新时间:2020-03-10
《赠韦七赞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韦津和杜甫是姻亲世交,此为作者怀念之作。
⑴七是韦赞善的排行。
⑵乡里:故乡,指长安。衣冠,指士族之家。
⑶未央,即汉朝未央宫,在长安城的西南。在唐朝时还较好地保留着。唐高宗君臣曾到那里来“肆览”,且置宴。这两句是形容韦杜两家在长安人才辈出。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杜氏宰相十一人,韦氏宰相十四人。
⑷魁三象,指世代为三公这样的高官。象,星象。三象,即三台。杜甫原注:“斗魁下两两相比为三台”。三台,谓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即除北极星以外的北斗六星。古人相信天人感应,认为三台星相应于人间的三公。唐朝时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地位崇高,但无实权。
⑸时论,当时舆论、众人评论。归,归结到。当时有俚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这一方面形容韦杜的住宅离皇宫很近,另一方面,也是形容韦杜两家权势倾天。
⑹北走关山,指韦赞善将北归。南游花柳,指杜甫自己将在南方漂泊。“塞”与“开”相反而对。开,有形容韦赞善前途开阔的意味,塞则写自己困塞。仇兆鳌注:用开塞二字,景象便有惨舒之别。
⑺公子,指韦赞善。悲公子,(洞庭春色)为韦赞善将要离开而感到悲伤。
⑻鰕,古同“虾”。虾菜,泛指鱼类菜肴。看来长沙当时鱼多价贱,这种情况在四川也有,可以参看杜甫在夔州诗“顿顿食黄鱼”(《戏作俳谐体遣闷·其一》),以及“黄鱼出浪新,脂膏兼饲犬”(黄鱼)。王嗣奭:用鰕菜语,隐见其穷途,塞于云烟者以此。范蠡船,在这里指船,语见《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忘归,字面上好像是已经忘记了返回故乡,实际上是“难归”。这句是说,飘泊船上,每日粗茶淡饭,无法回到故乡。

诗人杜甫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 查看详情>>

诗人杜甫作品: 《丁香·丁香体柔弱》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一》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远游·贱子何人记》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阙题·三月雪连夜》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别蔡十四著作》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赠韦七赞善》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