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传》注释译文

朝代:魏晋诗人:陈寿文言文:张燕传更新时间:2018-10-16
公孙度传,公孙度字升济,本是辽东襄平人。公孙度的父亲公孙延,逃官到了玄菟,而公孙度却做了郡吏。当时玄菟太守公孙王或的儿子公孙豹年方十八,但却早折了。公孙度少时也叫豹,又与公孙王或的儿子年龄相仿,公孙王或一见到他,就喜欢上了他,送他去学习,并为他娶了妻。后来又向别人举荐,让他任尚书郎,后来又升为冀州刺史,但因谣言,旋即被罢免。同乡徐荣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将,他推荐公孙度做了辽东太守。但因公孙度是从玄菟的小官吏发迹的,所以辽东郡的人都很瞧不起他。在这之前,辽东属国的公孙昭为镇守襄平的县令,他让公孙度的儿张燕,常山真定人,原姓褚。黄巾军起义时,张燕聚集了一帮少年为强盗,在山水间转战出击,待回到真定时,已有一万多人了。博陵的张牛角也聚合起一伙人,自称将军,与张燕合兵一处。张燕让张牛角做统帅,进兵攻打睰陶。牛角被箭射中,身受重伤,濒临死亡,他告诫众人要聚集在张燕的麾下,说:“你们一定要以张燕为统帅。”牛角死后,张燕做了统帅,所以张燕改姓褚为张。张燕剽捍敏捷超人,所以军中又称他为“飞燕”。其后他的部队不断壮大,与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山贼互相联络,那些拉起小队伍的如孙轻、王当等,都带着队伍归附于他,队伍发展到百万,名号为“黑山”。灵帝无法征讨,河北各郡县深受其害。张燕派人到京都拜见灵帝,提出归顺朝廷,灵帝接受并拜张燕为平难中郎将。这以后,董卓挟持灵帝到了长安,天下各路豪杰纷纷起兵,于是张燕领着自己的部队与各路豪杰联合。袁绍与公孙瓒争夺冀州,张燕派将领杜长等人帮助公孙瓒,被袁绍击溃,手下兵士有些自行离散。太祖将平定冀州,张燕派使者去求见,希望能做太祖的辅佐,太祖任命他为平北将军。他率领人马刚到邺城,又被封为安国亭侯,封邑五百户。张燕死后,儿子褚方继承了他的爵位。褚方去世,其子褚融继承爵位。
张绣传,张绣,武威祖厉人,骠骑将军张济同族兄弟的儿子。边章、韩遂在凉州起兵,金城麴胜袭击并杀死了祖厉县长刘隽。张绣当时任县吏,他寻找机会杀了麴胜,郡内的百姓都认为他很讲道义。张绣募集了地方上的一些少年,成了祖厉一带的豪杰。董卓兵败,骠骑将军张济与李睳等人联兵攻打吕布,为董卓报仇。这件事在《董卓传》上另有记载。张绣追随张济,因作战勇猛被任命为建忠将军,封宣威侯。张济驻守弘农,缺吃少穿,只得领兵向南面的穰县转移,战斗中他被乱箭射死。张绣接替了张济的兵权,屯兵于宛县,与刘表合兵一处。太祖向南讨伐,驻军于氵育水,张绣等人率部投降。太祖将张济的遗孀纳入后宫,张绣对此很气愤。太祖得知张绣对自己不满,私下里准备杀了张绣。这件事被张绣探知,他带着部队偷袭太祖。太祖军猝不及防,大败,太祖的两个儿子战死。张绣领兵退守穰县,太祖连年征战,终究没能攻破。太祖与袁绍在官渡摆下战场,张绣听取了贾诩的建议,又带领部队投降太祖。这事在《贾诩传》上另有记载。张绣到了太祖营中,太祖拉着他的手,与他欢会筵宴,并让儿子均娶了张绣的女儿为妻,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官渡一战,张绣出力甚多,立了战功,又升为破羌将军。张绣跟随太祖在南皮攻破袁谭的军队,太祖又给他加封邑二千户。当时天下人口急剧减少,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太祖分封给其他将领的没有满千户的,而只有张绣特殊。张绣又跟随太祖去柳城征讨乌丸,途中去世,谥号为“定侯”。他的儿子张泉继承了他的爵位,后因参与魏讽谋反一事,被杀死,封邑也被取消。

诗人陈寿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 查看详情>>

诗人陈寿作品: 《刘璋传》 《柳世隆传》 《朱异传》 《辛毗传》 《周泰传》 《黄忠传》 《秋日武陵客舍写怀》 《徐奕传》 《邴原传》 《郭淮传

《张燕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