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杏花初》鉴赏

朝代:宋代诗人:李彭老古诗:祝英台近·杏花初更新时间:2017-12-14
起首“杏花初,梅花过,时节又春半”三句,点出时间为春半时节。红杏初开,梅花尽落,由此触起对岁月如飞的感慨。“帘影飞梭,轻阴小庭院”,写索居独处时百无聊赖的心境。“飞梭”,喻时间流逝之速。微阳照着低垂的帘幕,小庭院里,一片漠漠轻阴。以上几句重在写景,虽用了“杏花”、“帘影”等看来是华丽的词语,却构成了幽悄凄寂的氛围,词人那孤独的心情已隐现其中了。“旧时月底秋千,吟香醉玉,曾细听、歌珠一串”三句,转入追忆。
极力刻画,精艳绝伦。想当时她在春月下打罢秋千,那如花似玉的美好容颜,已足以使人为之倾赏不已,何况还有她那圆转清脆的歌声呢!“秋千”一词,不可滑眼而过。唐宋时期,女子在春日有玩秋千的习俗,所以每当庭院春半时节,作者便忆起旧时月底秋千的情景。“香”、“玉”,喻女子的体貌芳洁,词人为之宛转低吟,醉心不已。“吟香醉玉”,真是极情迷恋痴之语。“歌珠一串”,形容歌声的圆美流转。这里轻轻点出女子的身份。过片“忍重见,描金小字题情,生绡合欢扇”三句,紧承上片“歌珠”意,进一步写别后的刻骨相思。“忍重见”,即“怎忍重见”意。三句作一句读,意思是说不忍重见当日自己曾题上情诗的合欢纨扇。“描金小字”,用泥金细心地描上小字,显示其珍重之意。“合欢扇”指团扇,意更深长。词中用以暗示男女间的欢好。也许这扇是当初女子送于自己的定情之物。扇上题情,更包含许多难忘的情事。此时重忆,旧情犹在,可惜的是爱侣已远隔天涯了。“老了刘郎,天远玉箫伴。”这正是词人深悲所在。“刘郎”,乃词人自喻。用刘晨重入天台寻觅仙侣不遇的故事,叹息爱情的间阻。此词更着“老了”二字,益增无限苍凉悲慨。“玉箫”,唐人小说中的婢女名。词中以此指代远别了的歌女。
结处“几番莺外斜阳,阑干倚遍,恨杨柳、遮愁不断。”三句,含思绵渺,陆辅之《词旨》称之为“警句”。不知多少回,词人倚遍阑干,眺望着天边落日。他在期盼什么呢?只恨那疏疏杨柳,遮不断自已无尽的春愁。“遮愁”一语,虽亦见于前人词句,然用在此词中,韵味更浓。杨柳栖莺,而莺啼又令人想起她那珠串般的歌声。杨柳之外是斜阳照着的山川,她已像天般遥远。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习,见了杨柳,难免勾起离情。此词末三句把这些意象浑融在一起,于柔婉中寓幽怨之情,深蕴而有余味。
《浣溪沙·玉雪庭心夜色空》的作者是是宋朝诗人李彭老,精彩诗句:玉雪庭心夜色空,移花小槛斗春红。这首词描写作者春夜赏花行乐的情景,和惬意自得的心情。“阑干到处是春风”是一句充满乐观自信情绪的对生活的赞歌,一反文人伤春吊月的积习,词人歌颂春天的美好,生活的可爱,这在古典诗词中是比较少见的。
这首词是李彭老为好友周密的《草窗词》所题。周密,字公瑾,号草窗,是南宋末年雅词词派领袖。李彭老与周密多以词唱和,二人彼此欣赏,互引为知音。周密曾编有一部词集《绝妙好词》,其中选取了李彭老之词有十二首之多,可见其对李彭老的重视,并赞赏道:“篔房李彭老,词笔妙一世”。李彭老也对这个好友的甚是激赏,所以在读罢周密的词集后,作了这首《浣溪沙》。

诗人李彭老资料

鉴赏作者李彭老

李彭老(约公元1258年前后在世)字商隐,号筼房,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佑末前后在世。淳佑中,官沿江制置司属官。工词,与周密、吴文英等相唱酬。尝纳妾,吴文英作绛都春词以贺。彭老所作词,周密绝妙好..... 查看详情>>

诗人李彭老作品: 《生查子·罗襦隐绣茸》 《青玉案·楚峰十二阳台路》 《木兰花慢·正千门系柳》 《摸鱼儿·紫云山房拟赋莼》 《摸鱼子·过垂虹》 《高阳台·石笋埋云》 《天香·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 《高阳台·寄题荪壁山房》 《浣溪沙·题草窗词》 《探芳信·湖上春游继草窗韵

《祝英台近·杏花初》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