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刘基的诗 > 苦斋记 >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的意思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朝代:明代诗人:刘基出自:苦斋记时间:2018-07-31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yòu)二楹(yíng),覆之以茆(máo),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chù)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è)皆苍石,岸外而臼(jiù)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shuài)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zhòng)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蘗(bò)、苦楝(liàn)、侧柏(bǎi)之木,黄连、苦杕(dì)、亭历、苦参(shēn)、钩夭(gōuyāo)之草[8],地黄、游冬、葴(zhēn)、芑(qǐ)之菜,槠(zhū)、栎(lì)、草斗(dǒu)之实,楛(kǔ)竹之笋[11],莫不族布而罗生[12]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suǐ)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nán),久则弥(mí)觉其甘,能已积热[13],除烦渴之疾。其槚荼(jiǎtú)亦苦于常荼[14]。其洩(xiè)水皆啮(niè)石出[15],其源沸沸汩(gǔ)汩[16],瀄滵(jiémì)曲折[17],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18]小鱼,状如吹沙[19],味苦而微辛[20],食之可以清酒[21]。
山去人[22]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wā)[23]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yǔn)箨(tuò)以蓺(yì)粟菽(sùshū)[24],茹啖(rúdàn)其草木之荑(tí)实[25]。间(jiàn)则蹑屐(nièjī)登崖[26],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líng)。樵(qiáo)歌出林,则拊(fǔ)石而和(hè)之[27]。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28],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fú)膏粱之子[29],燕坐于华堂之上[30],口不尝荼蓼(túliǎo)之味[31],身不历农亩(mǔ)之劳,寝必重(chóng)褥[32],食必珍美,出入必舆(yú)隶[33],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34],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yù)肥之肠,不可以实[35]疏粝(lì)[36],籍(jiè)柔覆温之躯37],不可以御蓬藋(diào)[38],虽欲效野夫贱隶,跼(jú)跳窜(cuàn)伏[39],偷性命于榛(zhēn)莽而不可得[40],庸非昔日之乐[41],为今日之苦也耶(yé)?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42]。’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43]。’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44],李以苦存[45],夫差以酣酒亡[46],而勾践以尝胆兴(xīng)[47],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48],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诗人刘基资料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作者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 查看详情>>

刘基代表作品: 《春兴·忆昔江南未起兵》 《七夕诗·天上传闻会两星》 《旱天多雨意呈石末公》 《为詹同文题浙江月夜观潮图》 《旅兴·晨兴梳短发》 《过南望时守闸不待行》 《雪中有怀章三益叶景渊》 《摸鱼儿·伤春》 《为杭州郑善止题蓬莱山图》 《江南弄·采菱女子木兰船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的意思

注释[1]章溢:字三益,龙泉(今浙江龙泉县)人。元末不受官,隐居匡山。入明,累官至御史中丞。[2]楹:这里指房间,屋一间为一楹。[3]茆:同“茅”,茅草。[4]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龙泉县属处州府管辖。[5]崿:山崖。[6]岸外而臼中:谓其山四边高中间低。[7]鲜支:即栀子,常绿灌木。果实可入药,味苦。黄蘖:又名黄柏,落叶乔木,可作染料,又...

查看详情>>

《苦斋记》出自《诚意伯文集》,是明代文学家刘基为朋友章溢的书斋所作的记。作者围绕一个“苦”字,横说竖说,发人深省。文章说明了苦乐相倚伏的道理,苦中自有其乐,具有辨证的观点。文章末尾写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rdqu...

查看详情>>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的相关诗句